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881个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居民对其子女住房贷款代际支持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后发现:老年居民在对其子女房贷的代际支持决策时,会受到社会资本、房贷代际支持成本以及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显著负向影响,也会受到子女反馈性支持的显著正向影响;老年居民个体层面的年龄、健康状况、农村居民户口等因素对子女房贷代际支持具有负向影响,而良好的婚姻状况、教育年限、拥有医疗保险、与子女分开居住等因素则具有正向影响;老年居民对其子女房贷的代际支持力度会因子女层面因素的异质性而发生显著不同的变化;处于紧密型和扶持型代际关系中的老年居民对其子女房贷有更大的代际支持力度.因此,适当拓宽老年居民社会资本渠道、适时健全高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适度引导良好家风氛围建设等,有利于实现家庭养老功能对社会养老功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亟需通过完善养老体系等举措来降低居民部门预防性储蓄,以提振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伴随着社会养老方式对家庭养老方式的替代,部分研究认为,居民部门储蓄率将明显下降,消费率也将随之升高。当前国家政策和民意调查均表明,未来在我国,家庭养老方式不会被替代,家庭养老方式与社会养老方式可能长期互补并趋于融合,因此需要重新评估养老体系转型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在经典的OLG模型中引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养老方式并研究两种养老方式融合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但长期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存在,其降低居民储蓄率的效果有限,而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融合,能更有效降低居民储蓄率。(2)上述结论背后的机制在于,伴随着两种养老方式融合,居民生育意愿增强,子女对父辈的代际转移支出可以长久维持,从而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3)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证实了以上结论。实证分析还发现,我国老年人数量越多的家庭,子女的生育率越高,这得益于老年人帮子女看护孩子而降低了子女养育孩子的时间成本,因而家庭养老方式回归更能有效降低储蓄率。由此认为,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家庭消费行为的双向代际影响问题,对上海市的10对母女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采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整理。研究结果揭示了代际影响动力机制的三方面内容:代际影响行为的动机特征,代际间相互作用的模式,代际影响关系的发展和转变。通过这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行为代际影响模式,从理论上弥补了子女成人后消费行为代际影响方面的研究不足。这对于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的家庭营销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作用机制。当前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呈现U型曲线特点,90年代出生的居民面临的代际收入弹性较高,即代际流动性较低。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代际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父代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性质会通过影响子代个体特征变量的边际系数对子女的收入产生间接影响。教育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但实证分析表明,父代的职业对子女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机会的不平等阻碍了代际流动。因此,政策改革应当保障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从而推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黄少安  孙涛 《经济研究》2005,40(4):57-65
传统的消费理论并没有将代际模型和财富存量模型相结合,而本文从社会习俗、道德习惯、家庭伦理等非正规制度的角度说明了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特点,沿用和扩展了代际交叠模型,将遗赠(bequest)和赠予(gift)两方向收入转移以及财富偏好同时引入了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用最优化条件来分析我国居民在消费和储蓄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这些行为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养老保险体系对财政政策的代际平衡状况有重要影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缩小至8%可以使代际不平衡状况下降10个百分点,而降低养老基金保值率对改善代际不平衡状况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在缩小个人账户规模后,应该考虑尽快将个人账户“做实”,通过提高养老基金保值率来激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养老规划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家庭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养老规划意识薄弱,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已明显超过家庭养老,但养老方式单一化问题严重。提高金融素养可以显著促进家庭进行养老规划,且该促进作用并无城乡差异,但对女性户主家庭作用更大。金融素养水平越高,家庭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多样化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的可能性越小。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可以通过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进而提高养老规划的可能性,同时驱动家庭更多地选择自我养老和多样化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城镇化和老龄化将导致规模空前的养老金融市场产生。2013年《投资蓝皮书》指出,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未来20年将有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大量农村人口将失去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加上空前规模的老龄化浪潮,我国居民的养老压力将不断加大。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攒足养老费用将成为每一个人面临的共同话题。我国规模巨大的储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民对缺乏养老保障的担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表示,居民44.5%倾向于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增加。现阶段,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和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客观健康的影响。此外,文章对城乡居住地进行了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在城乡差异上存在显著不同,社会网络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显著正向影响比城镇老年人大,而社会保障支持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健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建议:政府在完善各项保障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强化代际支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体系,增强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0.
陶纪坤 《经济纵横》2015,(2):100-104
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须使家庭养老与新农保制度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既要弘扬家庭养老的优势,又要发挥社会养老的长处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可以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及新农保各自的优势,使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为农村老年居民创造可持续的、保障全面的养老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促进社会代际流动和个人阶层跃升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1995年、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在考虑了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约为13%,低于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2)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女性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远大于男性,对农业户口群体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略大于非农业户口群体。(3)在我国1970-1991年出生的群体中,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持续减小。同时,教育的作用与代际收入流动性呈正向变动关系,即教育的作用越大,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越高。(4)教育发挥着减缓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下降的作用。(5)基于Heckman两步法的估计表明,不考虑同住样本选择偏差会导致教育作用的高估。研究表明,应提高教育质量及其均等化水平,并积极干预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非教育因素,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华北电力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数据描述了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采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重点研究了大城市、城镇和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居住地对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影响较为显著,城市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农村老年人则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而城乡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将养老财政适当向居家养老倾斜,将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纳入到城市化发展战略之中,同时做好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战略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5,(11)
今年上半年各地陆续出台"以房养老"具体方案,争议多年的"以房养老"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此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行的"以房养老"试点,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文章以"租房养老"、"换房养老"、"售房预支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广义"以房养老"为研究对象,选取杭州市最早开展"以房养老"试点的上城区为调研地点,调查居民对"以房养老"政策的认知水平,"以房养老"的选择意愿及对"以房养老"的需求倾向。通过实证分析,探寻"以房养老"模式推进中存在的障碍及影响因素,为"以房养老"今后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预期寿命的增加与社会养老保险金负担的上升,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而作为重要的家庭决策,退休行为如何受到养老保险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中老年劳动者实际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各类家庭异质性因素之后,养老保险对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同时显著降低了延迟退休概率。本文以代际居住情况衡量家庭养老行为,发现对于家庭养老影响较强的样本而言,养老保险的退休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反之,如果劳动者选择不与子女共同居住,养老保险就可能显著地影响其实际退休行为。  相似文献   

15.
曹雪妮 《新经济》2011,(7):85-87
本文利用大学生就业的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在代际效应下工作搜寻行为对于大学生初始工资的影响,得出了三个结论:1、代际效应影响着大学生初始工资的获得;2、对大学生初始工资的影响力方面,代际效应中的间接作用比直接作用明显;3、代际效应不仅通过人力资本机制发挥影响作用,还通过工作搜寻过程影响大学生初始工资的获得。  相似文献   

16.
梁斌  陈茹 《经济学(季刊)》2022,(4):1299-1318
以往研究重点关注父母对子女的代际传递,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子女是否会反过来塑造父母的行为和决策。本文利用中国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子女性别如何塑造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子女性别会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孩会通过“为儿买房”机制增加家庭储蓄率、减少风险资产投资;由于女儿对父母提供的代际支持相对更多,女孩家庭参与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概率相对男孩家庭更低。  相似文献   

17.
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总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正>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我国居民总消费与总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若何?近年来是否存在有效需求显著上涨的迹象?影响短期消费波动的主要有哪些因素?本文根据动态设模理论,建立了中国居民总消费的误差修正型计量模型,用我国1952年至198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初步的结果是,从60年代到80年代,居民总消费与总收入间存在着较固定的比例关系:本年短期居民消费波动主要受本年与上年的收入、物价及上年的消费与社会集团购买力变动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也大致是固定的。这些结果意味着,从长期和短期看,我国居民的总有效需求行为基本上是稳定的;用“居民有效需求倾向上升”来解释消费膨胀现象的论点则证据不足,因而按此论点开的政策“处方”恐难治病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应用代际连带模式探讨代际关系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借此了解农村养老现状并为提升老人生活福祉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建议.结果显示,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老人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子女的日常协助及代际交往密度是影响老人晚年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家领导创新活动的角度出发,研究股东对经理人的控制方式如何通过经营者创新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调研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基本结论是:信任控制对经理人的直接创新参与和间接的创新文化营造有正向显著影响;契约控制对经理人的直接创新参与有负向显著影响;经理人直接创新参与程度越高,越积极地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突变创新;股东对经理人的控制方式通过经理人创新行为对技术创新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倩 《经济与管理》2008,22(11):67-70
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出现了老人权威危机、保障主体缺位、交换互惠不对等、代际倾斜严重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约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家庭养老的传承和发展应从法律规范化、政府支持、文化支撑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