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劳动力需求急速下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再就业难题。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来调节就业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通过研究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就业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忽视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就业总量;产业转型规划滞后,造成结构性失业;财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116个设区资源型城市市辖区作为研究对象,以总人口和在校小学生为主要指标,识别其人口增长与收缩状况,并探讨了人口收缩与资源型城市类别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116个资源型城市中人口持续增长城市有64个,相对增长城市有11个,相对收缩城市和绝对收缩城市分别有21个和20个;(2)与其他类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人口收缩现象更为明显,地域上主要集中在东北、四川、山西、甘肃等地;(3)人口收缩基本符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规律,处于衰退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以人口收缩城市居多;(4)人口收缩与城市资源类型相关性较弱,而与宏观区位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要解决资源枯竭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转型,规避城市出现的矿竭城衰、产业萎缩、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就须搞好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新能源成为其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资源型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使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界定的标准和范围。资源型城市是因为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而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提出了四个指标:即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采掘业规模,县级市应超过1亿元,地级市应超过2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县级市超过1万人,地级市超过2万人。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着接续产业发展乏力、失业、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内蒙古根河市为例,就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及如何实施转型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8,(2):I00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生、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既要面对资源枯竭的困境,又背负着庞大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负担.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紧迫性,面临严峻挑战,包括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协调、市场化程度不高、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划不科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资源型城市必须以转变经济结构为契机,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定位转型、城市生态环境转型、城市形态网络转型、城市要素集聚转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型等层面进行路径探索,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目前林业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人力资源作用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出目前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素质、专业型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保障性投资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是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源总量、第一、二产业劳动力数量和非专业人员数量是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障碍.并据此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的新一轮发展有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其中最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失业与再就业。它已成为时下“东北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众多,由于这类城市产业和经济的特殊性,与其他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就业问题更显突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一方面会给地方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会给社会保障、政府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以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逐步建立和形成的,林业经济占城市经济主导地位,林业人口占城市人口1/3以上的国家行政管辖县以上的城市。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森林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而兴起和发展的城市类型,其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森林资源的开采,林业资源型城市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的问题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以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逐步建立和形成的,林业经济占城市经济主导地位,林业人口占城市人口1/3以上的国家行政管辖县以上的城市。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森林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而兴起和发展的城市类型,其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森林资源的开采,林业资源型城市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的问题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在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点少,就业弹性小,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另一方面,既要承担深化改革、下岗分流而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又要面对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大量结构性失业。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以白银市为例,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产业转型。资源型产业的初始发育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人口集聚,但该进程又必然吸引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新要素的进入,并开辟着新的市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依托新的资源和资源的多重价值新利用,开发出具有周期性替代特征的新一代特色产业,进而可以依托新的发展要素,变初始的资源依赖为现代创新驱动。对于某些我国资源型城市而言,"资源枯竭"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根据资源更替、产业成长的规律,适时转变发展模式,"资源依赖"的惯性和"产业专业化锁定"的假说是可以突破并培育出产业竞争新优势的。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研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8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定量研究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倒U型"趋势,经历了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走向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②中部地区内部,湖北耦合度最高,河南耦合度最低,山西和河南耦合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③中部地区人口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可以划分为协调型耦合、磨合型耦合、拮抗型耦合和低水平协调耦合等四种类型,不同地区耦合类型空间异质性明显,四种类型城市的比重为5.9%、16.6%、19.1%和58.3%;④人口与产业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源型城市界定方法的再考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云刚 《经济地理》2006,26(6):940-944
对于资源型城市范畴的界定,目前有多种方法,其主流是采用职能界定。职能方法虽然易于定量化却并不适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情。文章在吸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发生学分类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其分布状况和总体特征作了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县级以上)共5种类型63个,其中煤炭型城市最多,约占总数的3/5。这些城市分布于全国21个省区,特别是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安徽6省最为集中。地级资源型城市数量约占全国地级城市数的19%,市区人口约占全国地级城市人口的12.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地级城市的10.4%。资源型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它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以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为前提,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和环境保护为条件,以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发展。它不单单是经济结构的转型,还必须与社会发展、居民富裕、环境治理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生态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成钢 《经济学家》2007,1(3):87-92
失业属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并非始终如一、永不变化,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人口历史阶段,其重心是不同的,其总的变化趋势和转变方向应当是从数量性失业向质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转变,是从"人口压迫生产力"向"生产力压迫人口"进行转变.这样判断的理由在于:这种转变的趋势和方向与人口转变和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和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8.
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大发展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我国49座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成东、中、西和东北4大板块,煤炭、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森工和其他城市6种类型,特大、大和中小城市3个规模;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行业增加值和单位从业人员等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随后剖析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指导思想,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但劳动资源和其它资源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劳动资源不是越多越好,劳动无限供给,人口过剩,产生失业就有可能成为社会最大的包袱,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会演变成民族问题,所以必须谨慎处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状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而言是中国人口最少地区。作为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相对稀少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许多特殊的现象,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仅城市失业人员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到…  相似文献   

20.
一、贫困人口状况及存在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政部最新统计表明,到2002年7月10日,全国享受低保的城市人口达1930.8万人,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5.8%,其中绝大部分是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其中特困职工981万人,占50.8%;失业人员299.3万人,占15.5%;特困职工及失业人员家属554万人,占28.7%;“三无”人员96.5万人,占5%。城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的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低保人数都在100万~150万左右,河北、山西、内蒙古、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