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老年人身体健康对照料需求和照料模式选择的作用。实证上,通过大样本慢阻肺随机干预实验,采用双重差分估计的结果表明:(1)在慢阻肺干预实验后,实验组老年人身体健康显著改善。照料需求大幅度减少,健康改善带来老年照料利用概率减少了35.5%;(2)实验组照料需求的减少主要发生在社会照料需求方面,健康改善带来社会照料利用概率减少了67.8%,而家庭照料基本保持不变;(3)异质性检验表明,潜在家庭照料资源越少的家庭,社会照料需求的下降越明显。从理论的角度,上述实证结果支持家庭在老年人照料模式选择中存在啄序偏好:家庭首先动用所有内部照料资源,然后再使用社会照料,从而导致社会照料对健康的敏感度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事前的预防性健康干预政策能够显著减轻家庭在照料特别是社会照料方面的负担。对于内部非正式照料资源较少的家庭,预防性健康干预政策的减负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预测2000~2050年上海市户籍老人中基本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人数迅速增长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义的老年人照料体系框架。在"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从参与、健康、保障三个方面搞好预防性服务;重视和加强对生活自理有困难老人的康复训练,切实推进发展性服务;支持和关心非正规照料服务,增强其照料功能;积极倡导生活部分能自理的老人居家照料,搞好民政福利服务与卫生保健服务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年人以非正式照料为主,妇女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政府减少对非正式老年照料的支持以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加重家庭中女性的照料负担。利用1997、2000、2004和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来研究城镇已婚妇女照料父母及其自评健康的关系。在我国城镇,与不照料父母相比,照料父母的已婚妇女更倾向于报告较差的健康水平,并且"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的概率减小,而"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概率增大。应该关注日益繁重的照料责任,以及工作与家庭照料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给妇女的心理、身体和社会福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6,(3):176-189
本文基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为父母公婆提供家庭照料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活动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提前退休决策之间存在内生关系;每周提供20小时以上高强度照料会使女性难以兼顾照料和工作,产生"门槛效应",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7.31%;对于仍然劳动的女性,照料责任会使其每周减少劳动时间2.8—4.8小时;每月劳动收入减少7.21%;对于45—49岁的城镇女性,家庭老年照料并没有显著提升其提前退休的概率。此外,照料责任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在居住安排和劳动力自身竞争力方面存在异质性。据此本文推断,家庭老年照料对于女性劳动力供给产生抑制作用。这些经验发现为今后我国制定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及劳动就业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村老年照料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社会照料"的理论,通过对永济市农村老年照料模式的个案研究,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老年照料传统模式的特点,指出了传统模式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家庭照料与城镇女性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枫 《财经研究》2012,(9):16-2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女性在家庭劳动与职业劳动之间的角色冲突日益凸显。文章利用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NHS)数据及面板数据分析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了老人家庭照料责任对城镇女性职业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以期为女性就业、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照料老人显著降低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尤其是长时间、高强度的照料活动。与无照料责任的女性相比,与父母(公婆)同住、有照料责任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将下降0.215;高强度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大,劳动参与率将下降0.695。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口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中国老年人口自杀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将我国老年人口自杀率与全球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作了对比,提出老年人口自杀率的三种不同模型。虽然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自杀率仍然很高。应对老年人口自杀问题,一方面应着力解决相关的老龄问题,消除与减少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的诱因;另一方面,要重点关切高自杀风险的老年群体,特别是群体中的男性老人、农村老人和高龄老人;还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与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传统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市场化的劳动力供给成为关键,但近年来"护工荒"愈演愈烈。文章利用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分配调查数据(CHIP)和上海家政服务调查数据(DWS),研究了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的相对报酬,为"护工荒"提供了一种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照料的工资报酬分别比服务业和其他家政低34.5%和28%,在解决遗漏变量问题后,老年照料的相对报酬仍较低,对从业者缺乏吸引力;(2)老年照料雇主收入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老年照料的工资报酬低于其他家政服务(可以解释约11%的工资报酬差异),表明老年照料雇主的支付能力显著影响老年照料报酬。文章提出未来有效解决"护工荒"的途径在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保待遇、补贴以及增强家庭雇主(老人)的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长期护理保险在山西的市场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护理费用的高涨及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长期护理保险自面世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这一保险产品目前在山西存在巨大的有效需求,而市场供给却为空白,巨大的供需缺口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此保险公司应结合山西地区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改造现有产品,开发新产品,政府也应给予适当的财税优惠政策,并最终应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范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全国7省农村中老年女性人口的抽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普遍的突出问题是:年轻生育时期缺少高质量围产期保健服务,缺乏对更年期的正确认识,生殖健康促进的意识很薄弱,有半数以上的人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受各种妇科疾病困扰非常痛苦,难以启齿的性问题也困扰着她们,约有四分之一已绝经的中老年妇女没有将避孕环适时取出,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殖健康。提出了农村中老年妇女更年期生殖健康服务的基本构思和运行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慢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测算了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的不平等及其决定因素。中国老年慢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较高,且存在倾向于低收入家庭的不平等。农村低收入老年慢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最高。家庭相关因素和慢病患者的就医行为会显著影响老年慢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和发生强度,同时也决定了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的不平等。政府应当对老年慢病人群特别是农村低收入老年慢病人群提供系统性的经济风险保护,降低疾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在住区绿地的活动行为影响显著。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市6个样本住区的226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对老年人个体属性、绿地环境特征、环境认知、活动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活动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二者的因素。结果表明,严寒气候背景下:1)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调节作用;2)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受多因素驱动,其中绿地环境特征对活动频率、时长和类型都有较大影响。最后针对以上结论,对寒地住区绿地的健康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谐发展及中国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对地震灾区来讲,在重塑灾后城乡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应从淡化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角度、全方位对城乡居民实行公平直接救援和实施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二元性的长期安置政策,以促进灾区城乡社会、经济重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口死因的抽样调查资料和数次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年龄性别内插数据,对1987-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自杀死亡的趋势、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作了分析,探讨了老人自杀死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We construct a transition analysis based on a general equilibrium life‐cycl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ging, and we evaluate various policy alternatives designed to lesse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aging. In particular, we analyze reforms of insurance benefits and tax financing tools that were recently the focus of a great amount of attention and debate in Japan because of the tense financial situation there. We show that although the potential reforms improve the welfare of future generations, the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of such reform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large welfare costs for the current population.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gradual reform with an intergenerational redistribution will be more politically implementable than an immediate reform.  相似文献   

18.
In the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 the cost of health insurance is underwritten by all three sectors of the economy: 1) households; 2) employers; and 3) government. However, while costs are shared, responsibility is not. The retreat of private firms and government from assuming a substantial share of the burden of health care costs is based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health care is an individual’s responsibility, while the contributions of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sector are basically optional - a matter of benevolence rather than responsibility. The outcome of the current debates over health care reform will depend on this issue of responsibility. Who should pay for health care? Is it a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or an individual one?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economics of responsibility as it applies to health care. In the institutionalist framework, any reallocation of costs must be driven by an underlying philosophy of shared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