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1979年当选日本大分县知事的平松守彦,就任知事不久便在大分县内的市町村长会议上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想法,并于1980年在大分县的各市町村开始了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2.
发源于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近来掀起了第二次浪潮,并迅速推向日本全国各地。一村一品运动,是由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倡导的,其主要内容是“因地制宜,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在日本首屈一指、并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以创新精神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一村一品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一九七九年,具体内容是:(一)开发具有地区特点的产品,在当地振兴年轻人乐意干的产业,形成不亚于城市这样的“磁场”,吸引住年轻劳动力;(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始于1979年,由日本大分县原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倡导。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这一活动不仅在全日本得到推广,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都有较大影响。“一村一品”运动的实质是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培育名牌产品,从而振兴地主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一致的。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理念和精神,主要的有六点:一是放眼全球的意识。发掘特色产品,培育名优商品,必须有世界眼光,要善于把本地区特色拳头产品,经过加工、提炼和营销,上升为具有国际性的东…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在日本长期所从事的“一村一品”运动,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各个市、各个町、各个村都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长,选择发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长,选择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即“一村一品”,打入市场,并以这些产品为突破  相似文献   

5.
梁威 《广西经济》2008,(5):14-16
“一村一品”是1979年日本九州岛大分县提出的。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引入“一村一品”的概念.近两年掀起新高潮。目前,全国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曹钢 《当代陕西》2007,(2):56-57,67
“一村一品”是上世纪70年代起于日本农村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村庄为单位,依托一种优势产品,形成产业集聚,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生产,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02年我省省委主要领导赴日本考察,专门与日本大分县确定开展“一村一品”经济合作与交流关系。2005年11月.“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杨凌召开。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创意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由农民自发兴起了创意农业活动,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是初期创意农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由政府倡导并推动的通过开展绿色休闲活动以及振兴都市农业、设立都市菜园、建设美丽乡村和优良田园住宅、鼓励都市居民到农山渔村定居、半定居从事农业劳动或农业劳动体验等城乡交流融合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民运动,则使日本创意农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一村一品”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提出的,它倡导每一个县、乡、村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挖掘或创造出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并尽快形成特色品牌,带动一方群众集体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国掀起,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协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业农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陕西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农协试点的省份之一,十年试点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专业农协与开展“一村一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村一品”这一名词在80年代及今天的日本甚为流行。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提倡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工艺技术等,以一种自立自强的发展家乡经济的精神在每个村镇至少生产出一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名列第一的产品。该运动近乎自发地诞生于70年代末期,旨在振兴边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由于它十分切准时机,因而从运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日本边远落后地区农村和日本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在追溯这一运动的由来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运动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和作用做一探讨,以期对我边远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应日本星火产业株式会社邀锗,1989年春节过后,笔肴随江西省人民友好访问团访问了日本,重点考察了大分县开展“一村一品逞动”,推动地方产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接触了县、市、盯、村的许多干部,了解了农户和加工厂,所见所闻,感触颇疾,日本同中国的国情不同,但在农村经营,产业建设,经济发展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落后地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发展经验,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将为我们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试图介绍"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阐述县域农业的发展过程,探索有效处理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促进地方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建龙 《科学决策》2006,(10):44-45
一个县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没有一种维系和推动县域经济不断涨升的条件要素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条件要素就是“特色”。特色就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事物之间的差别。特色就是独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从中外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大凡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都是地方特色较为突出的地方。较早的范例当属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分县开始兴起的“一村一品”运动,其成功经验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近年来我国山东寿光的蔬菜,河北辛集的皮革、清河的羊绒,等等,都是特色经济富民强县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广角镜     
曾庆红出席“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11月5日,“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以及泰国副总理颂吉、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陈德铭、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等。开幕式后,曾庆红参观了“一村一品”成果展。“一村一品”,即一个村子创一种品牌,是“一村一品”国际交流推进协会理事长平松守彦1979年提出并倡导的一项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在日本成功实施。该活动秉承“立足本地,放眼全球,…  相似文献   

14.
"一村一品"是上世纪70年代起于日本农村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村庄为单位,依托一种优势产品,形成产业集聚,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生产,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破解"一村一品"、村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瓶颈"制约问题,既总结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又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突出重点,在"八个方面"进行论述,清理了破解"瓶颈"思路,一再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深化"一村一品"、发展村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各地普遍实施农业"一村一品"工程,经过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行政措施推动,优惠政策引导,在许多地方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镇)一色(特)"乃至"一县一业"的规模化生产,为传统农业、常规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双福 《当代陕西》2006,(10):52-53
“一村一品”即一个村子集中生产一个品种的产品,是日本人平松守彦1979年提出并倡导的一项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在日本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我国东、中、西部"一村一品"发展较为先进的省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判断未来发展将呈现产业布局向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主导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设施农业促高效产业发展、产品标准化及经营品牌化、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投资多元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探求浙江农村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可以发现: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普遍实现了地域专业化分工,基本做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由生产带动销售,形成了浙江经济的典型特征"专业市场"经济模式。农村专业市场村落的形成也正基于此。本文试从农村工业品市场发展演化的一般过程出发,来探寻浙江农村市场型村落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开发研究》1989,(5):35-36
<正> 充分发挥商品基地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为许多发达地区和国家所重视。如近几年来日本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通过这一途径,依靠本地资源,发挥人的创造性,力图做到每个村至少生产出一种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名列第一的产品。我国沿海地区在商品基地建设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涌现许多成功的范例。作为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在开放开发中同样要建立商品基地,并且把商品基地建设与山区开发紧密结合,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山区经济的发展。基地建设之所以要与山区开发结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