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完善我国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比较了宏观需求侧管理政策与供给侧管理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结构优化、动力机制转换等特征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结合我国当前工业供给侧的事实对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给不足的结构性扭曲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品质消费方兴未艾,引领着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但市场供给仍滞后于消费需求变化,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品质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下一步要以高品质消费需求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需求为引领,创新供给.  相似文献   

3.
变革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亟待升级,需要从过度强调增量扩能改变为存量调整,通过供给侧改革刺激消费需求,发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互联网条件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但风险并存。应从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出发,识别消费金融风险。消费金融监管可以从监管主体的确认、金融服务数据共享、过程监控、法律监督等多方面配套,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的同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第二天,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六天后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总理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几天里,中央几次提出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发展中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已从重视需求侧转向供需两端改革,质量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构建质量提升体系是关键环节。完善的质量提升体系有利于企业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质量虽然已有长足进步,但是,我国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质量需求迫切,依然处于产品质量安全高发期,应从质量立法、质量标准、质量监管、质量激励和质量中介几方面入手,构筑质量提升体系,最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供需有效均衡。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预计将处于1万—2万美元之间,从国际经验分析这将是消费结构加快变化、消费需求加速分化阶段,需求侧结构变动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创新、业态发展提出新要求,产业发展进入深度变革期。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疫情冲击下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范式颠覆性变革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把握高质量发展实质内涵,聚焦五个关键领域、兼顾好三方面关系平衡,弥合消费结构变迁下造成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裂隙,同时要从开发国内市场需求、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等方面推进,在提升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动力转换。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加深其理论研讨十分必要,文章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试图对此做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作者认为,单纯的需求侧管理易导致社会供需出现结构性错位:在紧缩需求时出现有效供给的严重短缺,在扩张需求时出现大量的低效供给与无效供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科学设计供给侧管理政策来配合需求侧管理,从而更好地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淘汰落后产能并实现产业升级,使社会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阶段,需求管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刺激作用,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正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为此要从供给侧出发,以创新引领、内生驱动、模式转型与结构优化为方法论指导,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要素、产业与制度等层面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供给侧改革尤其引人注目.提出供给侧改革,表明我国管理高层更加注重中长期经济的健康发展,更重视供给方的管理,更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经济增长理论古典复兴历程的分析表明,我国供给侧改革摒弃了过去依靠需求侧管理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比较符合古典增长思维.未来供给侧改革要取得良好成效,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效保护供给要素的自由流动,推进创新与分工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认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重大区别,寻找其理论根基,将会诱发诸多"颠覆性错误"。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供给侧理论而非需求侧理论居于主导地位,供给侧理论伴随整个经济学发展。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施政背景与目的不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含着系统辩证的大智慧,有其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新时期供给结构性改革时代背景特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提升高级生产要素供给能力。供给侧改革需要双侧管理,协同推进;优化发展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制度供给系统性改革,完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其主要表现是增长速度的下降,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虽然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人均产值和收入还很落后,到我国人均产值达到世界第二,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如果说,扩大内需是在供给的产品不变的前提下,为这些产品增加需求,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供给的结构来满足外溢的需求,把消费能力留在国内。当然,通过创新来提供新的产品也可能满足另外一些潜在的需求,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且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刺激消费更有利于积累的合理分配和供给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于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旨在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在经济增速回落态势下,通过企业主体和政府主导,以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以市场检验作为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与否的标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零售"的出现引起了行业变革和社会关注。文章以零售业态演变理论"需求满足论"为理论依据,指出只有以满足顾客需求和最大限度让渡顾客价值的业态才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新业态,新零售正是新形势下零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业态。零售企业供给侧改革不但有利于自身行业发展,而且对促进消费,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和数量都有重要作用。新零售的未来发展要从主动拥抱新理念,积极使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新金融,充分挖掘新资源,勇敢应对新制造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线上线下与智慧物流的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服务,以零售发展促消费、调结构,使"新零售"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管理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重点,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按照改革的连续性,沿袭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创新发展”的思路,供给侧管理的基本依托应当是市场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供给侧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供给侧和需求侧不能匹配、尤其是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不相适应的问题.要以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坚持市场化方向和创新导向,把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三个主体,以事业单位财务双轨制和企业、事业单位、政府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为主线,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和政府间横向恶性竞争.防止从推动经济的“生产型政府”向提供服务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过程中坠落到“无为政府”状态,就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与金融行业息息相关.根据经济学理论,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匹配时,市场达到出清状态,资源配置实现最优.目前我国存在着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表现为实体经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单一化、同质化的矛盾突出,金融行业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今后,互联网金融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发展创业金融,成为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我国主要采取需求拉动的经济政策来带动经济增长,需求拉动下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是自2010年以来,需求动力对经济的大动作用不足,我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为了扭转经济下行趋势补足经济发展动力,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展思路。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未来经济改革的重点方向,从经济发展的实处入手研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有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路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意义分析农产品需求结构和阶段性演变特征及其供给面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对调整农业供给结构体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梳理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以及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阶段性变化,对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特征和基于需求转变视角的我国农产品供给端滞后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论提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小规模农业统筹发展、创新普惠金融的支农模式与产品创新、建立消费者需求导向型农产品有效供给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效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经济动力急需转换,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和升级.在新的形势面前,转变传统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创新驱动方式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是我们当下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作为产业升级重要支撑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迅速认清形势,主动承担改革任务,重新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贯通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厘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两个方面,剖析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关系,从生产调节、等价交换、要素配置、时间节约、供求管理五个方面解构了价值规律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激发微观层面的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定位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性改革方向,营造宏观层面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