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研究在国内外金融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从国内外两方面考虑,并以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和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为两个侧重点切入,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我国货币政策更多地受到国外资本、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货币供给和产出建立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比较正负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效果显著,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模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入世后的月度数据建立了货币供给和产出的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正负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累积的货币政策才能对产出有确定性的影响,而累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货币政策传导非对称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出维度,文章从风险维度研究不同货币环境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风险传导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宽松货币环境强化了货币政策风险传导的微观效应,而紧缩货币环境削弱了货币政策风险传导的微观效应。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小于利率,但是在不同货币环境下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风险传导的非对称性却强于利率。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须根据不同货币环境下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敏感度的差异选择合理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搭配,以免企业在宽松货币环境下的过度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货币政策区域实施效应的差异性问题,在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广州、杭州、郑州、武汉、成都、西安六城市的数据,通过VAR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验证了不同区域间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其中非公经济所占比重、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居民收入水平都与地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正相关,据此本文提出了推进区域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商品房销售均价作为房地产价格的代理变量,以货币供应量M2和7天加权同业拆借利率(IBOR)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构建了两个非线性的STR模型,研究了我国2000年2月到2009年12月间的房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所构建的模型解释力较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房地产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弹性仅为0.059。因此,房地产价格的变动要以大量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为代价,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单靠货币政策是难以奏效的。  相似文献   

7.
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基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三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并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宏观政策的有效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过程中,引伸出两个政策问题:一是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样组合有利于反经济周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公众预期的非对称性。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是反通货紧缩的有效政策组合。在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1%从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后,中性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符合理论与现实逻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趋同和协调并没有改变现行的欧元区财政体制分散的实质。分散的财政权与统一的货币权不是最佳制度安排,两种体制之间存在着组合结构上的不对称性。事实上,欧元区非对称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体制已成为欧盟财政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沪深两市收益率的性质作了统计分析,由统计分析的结果得知两市的收益率数据可以应用t分布下的EGARCH-M模型作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沪深两市中都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波动,并且,从经济意义上讲,上海股市的非对称性更显著;结果还表明,总体上讲沪市中的投机性要比深市严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一些观点的论述和总结,VAR模型对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具有适用性,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代表性省份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产生了差异化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存在性的理论研究得知,我国货币政策大多以逻辑推理为主,缺少依据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其存在性的实证研究得知,中国货币政策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的区域差异、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息时的动量效应的非对称性,利用我国上证A股中有关的股票样本数据,通过引入上市时间、股票收益波动率和用户关注度作为衡量不确定性的3个指标,针对David(2010)所提出的3个假说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假说1在中期内是成立的,而短期和长期内可能并非成立;假说2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在中期和长期内并非成立;同时,在将样本期分为危机期和非危机期后,发现危机期市场中非对称效应越大,越能证明假说3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以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为出发点,对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确实存在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现象,即对于同一货币政策,各行业对其敏感度不同;第二,财务结构是影响企业对货币政策敏感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三,不同财务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营运资本的作用较小,总资产规模和负债率的作用较大,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易受到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国经济金融数据,结合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过去20年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可划分为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物价平稳温和增长以及通货紧缩压力3个区制.在不同区制状态下,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管理对经济系统在产出效果、物价水平、资产价格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模型估计结...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1991年至2013年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构建了一个三区制自激励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TRSETVAR),估计了一个产出方程、一个通货膨胀方程(Phillips曲线)、两个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为工具的宏观调控政策方程。结果显示,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对于不同大小、方向、类型冲击的响应程度和吸收速度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这种非对称性特征依赖于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这一结果意味着宏观研究中传统线性模型的脉冲分析具有误导性,宏观调控的精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将区制转换机制纳入结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02年1月至2017年7月的月度数据,从非对称性与门限效应两个视角出发,运用三区制NARDL模型研究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下门限值之外,国际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效果大于其价格下跌的影响效果,存在着非对称性;在上下门限值之间,国际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变动对我国对应品种粮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国际大豆价格变动对我国大豆价格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且系数较大.之所以存在该非对称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粮价支持政策的实施,而之所以存在该门限效应,则可以从一价定律和企业成本加成调整滞后行为来进行解释.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对国际粮价的监测与预测;制定与实施相关农业政策时,必须充分重视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构造郑州棉花期货合约数据的同时运用EGARCH模型和TARCH模型在非正态分布下拟合了该合约数据,进而得出郑棉期货市场价格存在对信息反应的非对称效应的结论,即"利空消息"对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多消息"对价格的冲击,而产生该现象的合理解释就是价格波动的反馈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下,巨大经济体市场需求对投资进入与退出非对称性诱导的理论预期,选用2003以来我国重工业各行业市场与投资的季度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各行业市场需求对投资诱导效应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差异性;进一步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内外需求对投资影响的非对称效应时发现,国内需求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原因,各行业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诱发了显著的投资增长惯性,且需求增长对投资进入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强于需求缩减对投资退出的抑制作用。这种非对称的投资诱导机制决定了中国重工业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及巨大产能存量,本轮多个重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正是这种诱导机制在需求缩减时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