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津冀矿产资源协同开发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京津冀差异化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论文以京津冀矿产资源协同开发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探讨协同开发机制的内容和实施协同开发机制的措施,认为协同开发机制包括协同开发监管主体和实施主体、协同规划机制、协同激励机制、协同监管机制和协同保障机制。实施协同开发机制需要整合引导激励政策、协同联动监管,并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城镇化、环境恢复治理、交通运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宏观上已成为国内发展的顶级战略之一,但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已成为严重制约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区域生态协同保护与修复的有关理论,进而通过一些数据展现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并剖析其深层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要结合京津冀区域情况制定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在整个区域内建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环首都地区的发展对于河北省对接北京和承接首都功能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地位调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环首都地区新型城镇化,应从完善和优化城镇化动力体系着手,兼顾各利益主体,妥善处理政府、企业与农民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城镇化建设投入和产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战略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京津冀的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淘汰京津冀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不能采取破坏性淘汰的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实现京津冀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必然伴随着中国智库的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性、京津冀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政府主导发展的有序性等三个方面。但是近几年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以及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京津冀科技创新链、健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健全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等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发展仍处于雏形阶段,仍然面临着行政壁垒束缚、协调机制不完善、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尚待培育等现实挑战。都市圈建设可以提高区域协同的精准性,有利于打造富有创造力和竞争优势的区域空间格局。文章结合省、市最新工作部署,尝试重塑太原都市圈研究范围,以太原都市圈为切入点,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方面探索都市圈区域发展路径,助力山西省城镇化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城镇化进程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给区域的水资源系统带来严重的胁迫效应,与此同时,水资源总量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也给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带来显著的约束效应。通过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比分析京津冀"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动因具有地区差异性,北京市和天津市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空间子系统的发展,而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则依赖于人口与经济子系统的发展;京津冀三地水资源系统除水资源利用能力子系统持续上升外,其余子系统均存在波动;京津冀三地虽然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度起点不一,但经过多年发展最终都处于高度协调水平。据此,提出加大京津冀经济、社会、生态领域的合作,实现京津冀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是我国第三大都市圈,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制约了经济协同发展。因此,京津冀应综合利用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三种金融创新模式,提高金融创新质量和速度,促进区域金融融合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金融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前,破坏性创新已经被大量使用在各类企业和各种产业中,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传统产业在京津冀区域占比较大,其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现。论文以京津冀地区采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公司破坏性创新特征,分析各公司破坏性创新情况,并根据行业破坏性创新特征与创新盈利指标进行分类,以分析不同公司的创新盈利模式,为京津冀地区采矿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服务业与城镇化差距较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供给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突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营改增”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融合对策:一是以产业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供给水平;二是以财政扶持带动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三是以行业规划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改善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产城相融。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环保行政执法协同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京津冀地区的环保执法工作中尚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三地配合程度不够,存在传统的各地分而治之的现象,各执法部门职能交叉,从而影响到区域环保执法的效果.加强区域间环境执法的协同合作与发展,是治理污染、建立健康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京津冀地区的现实环境状况出发,结合区域环境行政执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京津冀地区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下京津冀物流业创新升级的利好因素,在京津冀物流网络已基本形成,功能疏解和规划建设有序展开,市场机制发挥不足的现状下,"互联网+"必将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的利器.顺应"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京津冀地区应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重点推行物流平台战略、绿色物流战略和物流标准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围绕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的低碳内涵与转型压力、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偏好以及转型激励机制设计与现实进路等内容,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表明:经济发展方式锁定、经济结构转型刚性、经济行为主体利益协调的壁垒与城镇化进程高碳排放路径依赖等方面是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面临的四大现实制约因素。这种制约可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及其背后的政治考核机制与财政分权体制弊端视角得到合理解释。而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成为消除转型制约的重要举措,技术选择和战略路径则是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进路。在对已有研究述评基础上,进一步对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在21世纪提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京津冀区域的人才合作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在梳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人才合作困境以及人才合作路径研究的必要性,继而构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大新型人才合作路径,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育才创新路径、选才创新路径、用才创新路径和留才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有效测度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以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为分析框架,采用CRS群组向上参比DEA模型测算门类行业的技术效率,从产业结构的“质量”角度,构建测度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的新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三地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还没有达到最佳,但都取得一定成效,而且北京的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整体上优于天津与河北。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深入,三地的高职教育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如何实现人才的协同培养,如何构建京津冀协调发展平台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京津冀协调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三地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以物流管理为对象,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流通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在北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后期,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仍会大有作为,在增强城市经济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聚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北京流通产业,以研究剖析解构北京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关系论证与实证研究得出了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并基于北京自身发展实际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机遇期,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质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值得学术界深入思考。其中政府、企业、高校等参与主体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状况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京津冀地区的8个代表性城市进行了调查分析,整体归纳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知状况,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推动京津冀地区全面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该实现创新合作项目的协同,加强各区域创新主体的合作。对跨区域合作来说,制度推动和制度保障很重要。欧盟在建设欧洲研究区的过程中设立了一些创新项目合作平台,取得一些成就,对京津冀地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合作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差距、降低产业同构化、弱化行政壁垒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历届中央政府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合作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建设经济协作区的构想,并对此设计了一系列的顶层架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国内和国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协作区的建设最终未能持续下去。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差异大、产业同构化严重等问题。通过研究并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协作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