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当今"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现有的几种生鲜电商的运作模式的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生鲜电商的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与采购基地或家庭农场合作,实现"上游+下游供应链"的整合,通过"垂直型+O2O"模式实现生鲜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并将此模式应用于喵鲜生,探讨该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农产品O2O双渠道运营提供了政策优势和技术保障。文章分析了双渠道运营的特征以及以生鲜加工企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双渠道运营模式,并研究渠道内部及渠道间可能存在的交叉冲突,借助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模型,解释冲突成因机制。最后,从竞争类型、物流体系建设、线上线下对接三个方面协调供应链,以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腐率,促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是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所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基于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可以直接或通过农业联合体、经纪人、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真正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生鲜农产品要求的提高,通过超市购买新鲜、安全的生鲜农产品成为很多居民的选择。家家悦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也说明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将成为今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强调现阶段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及依托"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价值;其次,分析农业智能化生产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农业大数据模式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最后,结合邹平市好生街道办事处的实践经验,提出开展有关"互联网+农业"的经...  相似文献   

5.
以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为支撑,提出生鲜农产品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设,然后围绕消费者、生鲜农产品、终端市场这三方面内容进行实证分析。采用调查问卷法收集部分消费者的信息和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最终研究得出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大型综合平台强势入驻,江苏"惠生活"、南京"E鲜美"等一批本地电商也崛地而起,但同时也面临着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昂、标准化缺失等众多问题。本研究在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目前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和实地调研,研究江苏地方特色的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并根据目前生鲜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一是解决配送难题,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争夺;二是不断完善发展机制,推动生鲜农产品标准化;三是打造线上线下集合体系,精准定位中高端用户。  相似文献   

7.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下,流通中间环节多、时间长、费用高,农产品新鲜度低、耗损率高、质量得不到保障,易出现农户低价卖出和消费者高价购买。因而需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农超对接"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本文主要研究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不足,具体分析了"农超对接"对各参与主体如农户、合作社、超市、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条件下,生鲜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与线下结合)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商业模式,不断变革与升级生鲜行业的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平台经济、企业动态能力和企业市场机会这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以"厨易时代"为案例,分析了生鲜O2O商业模式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型过程中的改进方法,以及未来生鲜O2O的发展举措。为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O2O转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农产品转型发展,实现农产品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产品的关键是加快农产品信息的传播,而"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互联网农产品也就应用而生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弊端,引入"互联网+"思维,以盘锦市大洼区案例为基础,提出建设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构想。一方面,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新模式。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推动农村产业转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帮助农民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滞销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这个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对社会各行各业造成的影响巨大,互联网金融正是"互联网+"时代所诞生的典型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其对各个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财务管理正在面临巨大的困境。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诸多变化,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同时针对"互联网+"对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基于上述基础提出几点"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与建议,旨在为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电子商务普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讨论了网络服务驱动型的湖北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出了湖北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构成、发展趋势等。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模式构成,对网络服务促进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目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时常发生,农户要想实现收益增加、消费者要想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迫切需要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在此背景下,"农社对接"这一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研究云南"农社对接"的产生背景、发展模式,分析目前"农社对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农社对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电商直播”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其购买意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促进因素和限制因素。促进因素包含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信息、主播特性、直播场景、促销特性、消费者态度等。这些因素与消费者感知的农产品价值以及购买意愿正相关,因此需要在发展电商直播时大力推动促进型影响因素。限制因素包含农产品价格、电商直播平台介质特性、服务质量特性、消费者个体差异等。这些影响因素得到改善时,将有效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有利于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互联网+"下集团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集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互联网+"模式实施的具体方法,首先对"互联网+"应用于集团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集团风险管理思维模式落后、集团风险管理内部信息共享程度低、集团风险管理外部数据关注度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集团风险管理的技术现状,最后从构建"互联网+"风险管理模型、构建多维信息采集平台、建立集团风险预判部门几个方面分析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着力打造"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以SWOT角度进行分析,正确认识和把握"互联网+"模式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拓展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研究是对其教育途径和教育功能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能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时代安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包括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大数据分析和中医药人工智能。安徽中医药产业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包括产品模式、商业模式和流通渠道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生鲜新思维     
正无论是生鲜电商,还是实体零售商,都需要转变思维,融合线上与线下的优点,方能在市场站稳脚跟。一直以来,零售商抢占生鲜市场的热情高涨,因为优化生鲜经营,会得到顾客的忠诚消费。但是生鲜产品一向存在保鲜难、损耗高、盈利低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生鲜电商异军突起.更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买体验,但同时也对生鲜经营模式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课题。技术先行由于海鲜、肉类、果蔬、蛋奶等对温控要求很高.运输途中脱离标准温度区间会影响食品质量和新鲜度。一般生鲜产品的损耗率可以达到10%到30%。技术的不足令生鲜商起初不得不选择可以常温保存的产品,消费者可挑选的商品自然就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步入互联网发展的快速增长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互联网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农村互联网用户和国内网民总体数量也在极速增长。在"互联网+"时代,主要有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大学生创业模式。这些创业模式可以通过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优化大学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团队等方式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自2012年我国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当中,使我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发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首先对"互联网+"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旨在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