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连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23(1):20-22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自然资源的配置方式仍停留在公共产权阶段,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配置方式的现状,提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3.
4.
论植物品种权与农民权利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民权利问题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重点考察了农民权利在有关的国际条约中的性质、地位、作用,提出了解决农民权利问题的基本政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权利与育种者权利产生对抗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基因资源知识产权制度;不合理的基因资源知识产权制度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农民利益;CBD中基因资源国家主权原则应当成为构建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权利和基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然而,对于海洋矿产资源产权市场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海洋矿产资源产权市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阐明海洋矿产资产化管理法律体系及监管等方面缺失是造成产权市场发育不良的原因,并就协调海洋矿业权与海域使用权的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斯定理强调了产权的确定及其自由交易对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重要意义。本文将科斯定理应用于水资源的研究中 ,提出了我国进行水权界定及其交易的重要性 ,并分析了界定水权及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时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 ,如初始水权界定问题、水权市场的局限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8.
9.
土地性质、用途同产权制度选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9):4-7
土地属于"实物性财产",土地产权制度属于物权制度体系。土地是纯自然的产物,不是任何人的"产品",又属于"永久性财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只宜公有——国有和集体所有,应该私有的是其用益物权。应区别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生产投入)和人类生存空间(消费占用)的不同。城乡居民住宅用地应当同土地市场脱钩。农用地宜设定为永久使用权。采矿用地宜从一般工商业用地中分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林政资源管理随林业产权演变发生的相应变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林政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出现的新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John Freebairn John Quiggin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6,50(3):295-312
The relative merits of different systems of property rights to allocate water among different extractive uses are evaluated for the case where variability of supply is important. Three systems of property righ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first, variable supply is dealt with through the use of water entitlements defined as shares of the total quantity available. In the second, there are two types of water entitlements, one for water with a high security of supply and the other a lower security right for the residual supply. The third is a system of entitlements specified as state‐contingent claims. With zero transaction costs, all systems are efficient. In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where transaction costs matter, the system based on state‐contingent claims is globally optimal, and the system with high‐security and lower security entitlements is preferable to the system with share entitlements. 相似文献
12.
渔业权制度与渔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渔业权是渔民的固有权益,渔业权的明晰需要渔业权制度建设的保障.渔业权的产权明晰是渔民能够正常流转渔业权的前提,也是渔民合理取得渔业权流转利益补偿和参与渔业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的基础.只要明晰了渔民的渔业权,解决了渔业权流转的公平机制问题,就可以对渔民进行渔业权流转的利益补偿和收益分配,保护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渔业资源开发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产权不明晰、渔业资源供需的不确定性等角度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渔业资源应以资源性资产进入企业进行运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纪晓锋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9)
根据我国学者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和产权经济、制度经济的探索,我国农村土地应实行私有化,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以打破“三农”问题的僵化局面,使农民以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进入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寻求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土地的潜在的巨大收益,以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引发了森林生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正、负外部性,进而导致森林生态供需失衡。通过构建产权交易机制可以消除由于外部性而引发的森林生态资源供需失衡问题。森林生态资源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森林经营者、厂商和居民,将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赋予居民,由企业承担环境治理费用,将森林生态资源的收益权赋予森林经营者,采用污染者付费模式,借助产品市场所构建的森林生态资源交易模型,能够在交易成本最低的前提下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供需均衡。森林生态产权交易成本包括创建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分,当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交易的运行成本小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时,产权交易市场才被认为是有效的。对于任何一项森林生态资源来讲,在稀缺性、竞争性和排他性3种经济属性上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是建立该项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前提。现阶段只有森林景观和碳汇两类森林生态资源的经济属性符合私有化产权交易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规范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界定因散见各地方水权规范性文件而缺乏明确边界的闲置水权收储行为的法律性质,将闲置水权收储的特点与常见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撤回、行政征收、行政处罚与行政协议解除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于闲置水权收储规范存在缺少信赖利益、补偿条款、负面评价与协议形式的特性,导致闲置水权程序无法归类于现有行政行为体系之中。指出应分别针对财产权社会性义务与行政协议解除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减轻其行政限制程度之余,明确闲置水权收储应作为终局手段,在其他催告手段穷尽之后再行实施。 相似文献
17.
Anna Heaney Gavan Dwyer Stephen Beare Deborah Peterson Lili Pechey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6,50(3):277-293
A key feature of water policy reform in Australia has been the separation of water access entitlements from land titl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s for water. However, the separation of water entitlements from land failed to account for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were implicit in the joint right. This has given rise to a number of third party effects as water is traded in an incomplete market. This paper describes four third‐party effects of water trade; reliability of supply, timeliness of delivery, storage and delivery charges, and water quality and examines policy responses to address these effects. The discussion draws on the concepts of exclusiveness and rivalry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property rights and other solutions to the third‐party effects of trade. It is likely that many of the third‐party effects of trad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o not warrant policy intervention at the national or state level, but intervention at the local level may be warranted. The costs of addressing some third‐party effects may outweigh the benefits. Where there are significant gains from trade, the existence of these third‐party effects should not been seen as a reason to impede trade. 相似文献
18.
探讨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同时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用博弈理论来分析我国水资源保护实践中还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合理的水权设置对水资源保护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如果在水权明晰的情况下,通过水权交易,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会得到补偿,而不保护(如污染、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则需要付出代价。因此,博弈参与方都会采取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这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由于我国水权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也存在“政府失灵”问题。我国应采取诱致型方式,以水权主体人格化为目标,以完善水权结构为基础工作,以水权初始分配为重点,以水权市场建设为依托,进行水权制度调适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适应资源性资产改革形势维护国家矿业权资产权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殷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3,16(6):19-23
文章从矿产资源所有权、矿业权的民事权特点、矿业权流转、矿业权收益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我国矿业权财产收益框架体系 ,提出按照资产管理改革要求、加快矿业权收益管理改革步伐的建议。主要包括明确收益性质、规范收益名称、统一管理机关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权利金制度 ;确保矿业权收益实现 ,市场渠道畅通等 相似文献
20.
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及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东北国有林区的调查,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存在的政企合一、高度集权、森林资源权属不清、缺乏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不灵等问题及其后果;对比了黑龙江与吉林两省在管理体制与机制上的同异利弊,吉林省森林资源管理和企业运营分离,有可能形成一个较有效的监督机制,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还未从根本上解决;指出桃山林业局国有森林资源产权流转的改革,并未解决国有林的收益权和处置权这一产权核心问题。从彻底明晰产权、政企分开、确定发展战略、发挥自己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并提出需研究的6个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