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谢鹏  吴丽 《商务周刊》2008,(9):48-53
返航事件中,东航和飞行员各自博弈的筹码分别是"地上我说了算"和"天上我说了算"。这是一种可怕的虚妄理性,它很容易让博弈被一根稻草压垮。酿成自我界限双双决堤的双输苦果,并贻害第三方。一起本可避免的劳资纠纷因为缺乏充分的圆桌博弈,可悲地演变成一宗以极端方式出现的公共安全事件并让各方欲罢不能。这场自我界限大决堤,会给沼泽里的东航和纷乱中的中国民航业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东航返航门事件"是飞行员、航空公司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飞行员对利益落差的追求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直接导致"返航事件"发生,航空公司对自身经济利益的不合理追求激化了与飞行员之间的矛盾,政府不公平的制度间接导致了"返航"的发生。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国家需要制订合理的飞行员培养机制,国有航空公司需要加强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不是靠一些霸王条款来维持公司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李东琴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140-141
近年来,飞行员跳槽事件频发,尤其是2008年云南东航返航事件,给乘客以及整个航空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飞行员进入退出壁垒过高,导致我国民航业飞行员供不应求。经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飞行员的进入退出壁垒主要为结构性性壁垒。  相似文献   

4.
企业追求的是长期的利益,而不是仅仅关注于一时的得失。在这次东航飞行员事件中,相信东航也是在为长期的利益做出了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可能晚了一点。  相似文献   

5.
谢鹏 《商务周刊》2008,(8):18-18
这家东航和一航的"夫妻店"是否会面临一开张就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尽管东航引资受阻案尚未解决,但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公司董事长李丰华的注意力已经更多转向幸福航空。这是开飞机的东方航空和造飞机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携手成立的一家定位为低成本支线航空的"夫妻店"。"我  相似文献   

6.
当黑暗把大地整个拢入怀中,夜色将空气中带着秋味的凉爽,变成了令人战粟的瑟瑟。一行人身着正装,伫立在黑幕掩映下的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偶然间闪过的一道白色的光束,划破夜的黑,映出众人焦企的神情——那行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来了!"声音不大,但很坚定。人群翘首。先是高空中夜间飞行的信号灯时隐时现,随后一架来自天府四川的空客A320挣脱夜空的纠缠,从天而降,稳稳停落。2008年10月26日22:41——东方航空公司山东分公司安全飞行15周年的纪录,在那一刻定格为历史的瞬间。15年,48.8万小时,38.8万架次。"真是不容易啊!"接机的东方航空山东分公司高层们一致感慨。与此同时,李贵山的心暂时落回原位,"辉煌已成过去,百尺更待竿头"。进入这一行30年,从飞行员做到分管飞行安全的东航山东分公司高管,这个第一次驾机上天感觉"发懵"但却"不知道恐惧"的老飞行员,在后来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越来越显得"谨小慎微"——他是极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员,在无人的马路上也从不闯红灯,更别提飙车飘移之类的疯狂;他驾驶过6种机型驰骋蓝天,是一位保持着1万多小时飞行纪录的机长,但他却不敢乘坐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和"激流勇进",认为那"不安全";他会下意识地避免与任何潜在危险发生关联,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知者茫然无畏。在深刻领悟"安全"二字之后,李贵山"每天都如履薄冰"。作为分管飞行安全的副总,他的稳健秉性和对安全工作的苛刻要求,无可避免地浸透在东航山东的日常飞行和管理中。在东航山东取得安全飞行15周年的辉煌业绩之际,素来行事低调的李贵山坚持自己"只是东航山东分公司的新兵,15年漫漫成绩,应该归属于长期在山东工作的整个东航团队"。透过他平和的语调,我,一个消费者和局外人,似乎能够穿越15年的时光流逝,感受到东航山东"视飞行安全为企业生命"的公司战略,以及东航集团上下每一个人在每一分每一秒中的为"安全"所做的付出;领悟到在一个国际航空空难频发的年代,15年飞行无误差的背后,承载着中国民航从业者艰辛的付出与高标准的自省。  相似文献   

7.
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分公司一机长离职,被东航提出高达1200万的天价赔偿,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事件背后,是民航系统内各航空公司高速发展、急剧扩充,与飞行员极度稀缺的矛盾,飞行员培训周期长、费用昂贵的矛盾,与此同时,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新航线的开辟形成的对飞行员的需求又加剧了上述矛盾。事件发生后,本刊多方联系民航业内人士,大家的反应如出一辙。“这个话题太敏感了,不方便谈……”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航空市场作为一个最有潜力的市场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国际航空公司纷纷向中国市场涌来,民营资本也开始搅动中国民航改革开放的"一池春水"。既要走向国际寻找新的增长点,又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本土化竞争。东航山东分公司的领导班子不约而同地思索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按照东航的总体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面对挑战,分食秋色?  相似文献   

9.
谢鹏 《商务周刊》2008,(Z1):35-35
2008年1月8日,东航召开股东大会,"东新合作"方案遭中小股东投票否决。作为已持东航H股12.07%的中航,成功阻止了东航两年的引资努力。表面上看,东航是无辜者和受害者,但中航集团的此次搅局却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其搅局的工具是资本市场。正如中航集团发给本刊的一份声明中所说,作为股东都会行使自己应该行使的权利。"东新合作"除政府有  相似文献   

10.
战略选择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选择的成败对企业成功尤为重要。东航作为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如何站在战略选择高度重新审视现有战略资源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并适时做出战略调整以保持和提高其竞争优势,是东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东航"集体返航事件"及其影响,分析东航战略选择的问题及其因素,尝试在东航基本战略选择、竞合战略选择、并购战略选择、组织文化战略选择和薪酬战略选择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声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康师傅"水源门"、三鹿奶粉"结石门"、东航"返航门"等一系列危机事件的发生,企业的声誉管理再一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眼球。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人们不禁会问:企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在哪里?企业到底还有没有声誉?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企业声誉建设的路在何方?针对这些问题,就企业声誉的内涵、作用、建立与维护方面进行一些研究,以为企业的声誉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商务周刊》2008,(Z1):26-29
一家央企艰难的自我救赎过程,是如何被多个意外打断并坠入困局的?东航质疑中航诚意1月20日,《商务周刊》记者收到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发出的一封标题为《东航质疑中航诚意》的电子邮  相似文献   

13.
倪洪章 《商务周刊》2008,(24):41-41
从2008年年初"东新恋"遭到狙击宣告失败开始,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一路坠入冰窟:资不抵债近平成真,加上航油套期保值所致几十亿元人民币浮亏,东航几乎没有了任何可以回转的余地。等待注资和重组,也许是东航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竞争的核心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因此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当今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东航飞行员返航事件为例,探讨了返航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对企业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制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新恋"从酝酿到遭遇股东大会压倒性的否决,东航的老对手国航对于这一结果的产生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6.
飞行员在航空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是航空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力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作为飞行员流失"重灾区"的国有航空公司更应在重视飞行人才,稳定飞行员队伍,通过完盖飞行员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飞行人才.  相似文献   

17.
贾远 《市场周刊》2009,(7):18-19
7月12日,东方航空发布公告称,东航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联合重组领导小组新闻发言人刘江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东航上航联合重组方案已经“敲定”,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东上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也是东航上航共同打造中国民航业内重组精品工程的开始。业内人士认为,东上重组后,国内民航市场由东航、国航、南航三足鼎立的格局确立,新东航要真正发挥出协同作用才能对区域航空市场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航航油套期保值事件一度引起社会对航空公司进行套保投资的关注,而且引起对东航股票的特别处理,那么东航的套保到底是对还是错,主要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李彤 《商界》2008,(2):30-30
点评一下东航的“护身符”,李丰华的言下之意是为了保护竞争,因为国航购并东航会导致垄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初东航和国航的竞争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东航引资局     
文芳 《新财富》2008,(4):82-88
在东航引资纷争的背后,相关各方真正争夺的是上海枢纽港和航线资源,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客户资源。对于新航而言,可以借人股东航将上海打造成自己的北太平洋航线支点,完善全球航线布局;对于国航而言,“东航-新航联盟”不利于“国航-国泰联盟”的利益,而如果国航与东航联手,可以为国航重组中国民航业铺平道路;对于东航而言,引资可以改善资本结构、提升管理能力,但是,引入新航不会丧失控制权,而引入国航则可能失去上海枢纽港。东航引资局的演变,关系到未来中国乃至亚太领空的格局:或者是“东航-新航联盟”抗衡“国航-国泰联盟”,或者是“东航-国航-国泰联盟”抗衡欧美航空巨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