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无疑会增大地区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经济发展的失衡与社会矛盾随之而来,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利用泰尔指数测算后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与四大区域相比,更多体现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同时,从内生、外生、内外因素对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促进了差异化竞争和金融机构分化;而区域开放程度加大反倒缩小了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辽宁省的入境旅游总体差异和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市际差异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辽宁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区域分离系数来定量比较辽宁省四大地带入境旅游分离收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的市际差异逐渐缩小,且变化速度趋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辽中、辽南地带内差异又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3.
张万兴  刘倩 《消费导刊》2009,(12):62-6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越来越显著。为了寻求解决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问题的方法,本文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客观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然后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劳动和资本投入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三大区域类型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给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方向和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倩 《商业时代》2007,(12):108-110
区域产业结构的状况和转换能力,不仅决定着区域在区际经贸联系和分工中的相对地位,也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身随经济增长而逐步高度化的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转换方向以及转换能力的比较,进而分析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期能够对甘肃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辽宁省的外贸出口、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内外经济合作,加速产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辽宁省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加速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软件业,政府适时地调整经济政策引导帮助产业发展,使辽宁省在经济危机中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龚微  张琼 《商》2012,(19):37-3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点和现状,同时对目前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海涛  罗宏翔 《中国市场》2010,(45):75-76,80
通过选取1992—2008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和各地区人口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对山西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经济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呈阶梯式下降的特点。据此将山西省经济发展差异分为1992—1993年、1994—2002年、2003—2008年三个阶段;并通过定义M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经济差异缩小的原因与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和煤炭行业的政策直接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芸 《商业时代》2012,(22):134-135
降低单位GDP能耗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性,地区间能源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首先对各地区能源强度进行分析;然后选取2010年30个省市的统计数据作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降低能源强度、缩小区域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生产率的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区域内技术创新和形成品牌优势。要走出一条适合辽宁省省情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从辽宁省自身区位、基础设施、开采、加工等产业、产业园区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角度选择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扶持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济杰 《现代商业》2011,(30):14-15,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单一的物流企业已经难以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差异,又决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区域性特点。因此,亟需通过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二者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现状,据此构建有效结合的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化生产函数,对我国省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说明了物质资本密度是导致地区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的解释性较小,但并不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没有物质资本重要。各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备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是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历史因素、人文环境和技术水平等多重原因影响,黑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呈现不平衡态势。这种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正在阻碍黑龙江省整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利用各地区的区位熵值来分析黑龙江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发现黑龙江省各地区存在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趋同化、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在实际情况中遇到的挑战,分析发展受到阻碍的原因,并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提出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很多,而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特别是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较少.文章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1978-2007年度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实现效率的策略,最后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四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省际间效率差异及东-西部与东-中-西部的地带间效率差异较大;四个因素对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迥异,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升发展效率,实现经济高效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0—2022年江苏省40个县域面板数据,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错位分析法、NICH指数、ESDA探索性时空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全省县域之间总体差异不断增加,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2)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并有不断强化趋势;(3)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异质性特征明显,全省苏南地区集聚发展明显,呈现苏南向苏中转移发展态势。本文最后为优化江苏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提出:跨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聚焦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探索特色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等缩小全省县域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肖娥芳 《商业时代》2012,(27):133-134
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2009年湖北省各省辖市、州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湖北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明显,且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不完全一致;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分布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公共和社会福利水平差异格局等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各省辖市城乡一体化水平与二元经济结构、人口的城市化率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因此,为缩小各地城乡发展差异,实现一体化发展,既要缩小城乡差异,又要尽力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地区间的人口发展受经济发展、生育控制、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程度及趋势,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基于1995—2008年我国31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抚养比以及各地区的GDP比重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越严重;经济越不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18.
现有区域间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受惠程度的差异,一般不涉及区域发展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从区域问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采用1990年、2000年、2007年的截面数据,用各省收入差距对其溢出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不足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但长期内溢出效应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基于资本跨区域流动效应的理论,选取我国2000-2009 年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对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快各地区的资本流动,完善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加强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新地区专业化角度,探讨了新地区专业化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国际分工格局演化过程中,各地区对外开放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化道路。东部新地区专业化特色更加明显,中西部基于产业间、产业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特点则更为突出。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新地区专业化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等,呈现对区域经济增长更稳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