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者深刻体会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把发展作为主题”的原因,以及这种发展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是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决定》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体制保障。《决定》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件,并将统筹、产权、信用、公平等重要理念赋予时代内容和涵义。本文联系上海的实践,贯彻《决定》精神,提出了上海新一轮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其中最重要的工业发展战略布局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从均衡发展指向到非均衡发展指向再到协调发展指向的历史变迁 ,每一个发展战略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环境背景 ,每一战略都有其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文章通过对这些发展战略思想变迁的历史回顾 ,剖析其主要特点 ,寻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发展观的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 ,论述了实现发展观的基本途径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形成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高屋建瓴地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作为高校的领导干部应该很好地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既要快又要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自主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9.
<正> (一)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环境。有的人说,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跟上,经济发达的城镇,街道整齐清洁,居民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多了,这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例证吗?这种说法是不符合辩证法的,事实上是否认了精神文明的反作用,实践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在一些新建的城镇,由于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做生意的供奉佛龛保佑之风盛行,个别地方甚至有坐着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进一步了解《决定》的有关情况,近日,记者采访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一、怎样理解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进步条件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革命以及高技术产业向各个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促进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依据科技、经济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以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原则批准并通过公布的"七五计划",第一次采纳了东中西部概念,把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这种划分大体上描述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层版图,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但经过此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与今天的发展不相适宜的局限性.这种分类,切割了流域经济的横向联系,环境资源利益补偿缺位,不符中国自然地理,不利于区域经济整合,中心城市带动西部的责任不清,造成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城市与西部乡村绝对差距在区域经济不均衡背景下进一步背离.而要改变贫富差别的"马太效应",就应对区域经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