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经济的转轨时期,我国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本文根据信息不对称的各种现象,对引起信贷配给的利率选择效应和激励效应、契约和产权不完全性和委托代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于信贷配给现象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者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基础上,从借贷人未来的还贷能力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忽略了在信贷市场中还存在有还贷能力却故意不还的赖帐行为。引入策略性赖帐行为,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信贷配给的另一种原因,并得出信贷配给额的大小与借贷人后续投资期限数大小有关的结论,同时提出信贷配给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助学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为例,通过阐述我国小额扶助贷款的现状,表明我国小额扶助贷款存在信贷配给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信贷配给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体现的是代理人效用最大化,代理人效用最大化型信贷配给扭曲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额信贷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既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金融产品创新。然而,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将会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本文探讨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并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内涵的叙述,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国辉  孙霞 《现代经济》2007,6(11):104-105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以斯蒂格利茨的信贷配给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和简评,认为这是从人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事前存在着对借款人还款概率的不知,这样的信息不完备造成了信贷配给的出现;接着从一个新的角度——产权的角度,也就是从货币商品的角度来分析信贷配给。最后基于两种不同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7.
任壮 《新智慧》2003,(12B):55-56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近几年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笔认为,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信贷市场结构的形成原因时发现,高风险借款人在遭遇信贷配给时,可能转向非正规信贷市场融资。但是,弛们能否进入非正规信贷市场还受到借款人特征的影响,这些特征包括:自有资本规模、抵押品或项目固定资本比例和项目赢利能力。借款人特征和借款人融资顺序共同作用,使得信贷市场形成了不存在信贷市场、单一信贷市场、正规和非正规信贷市场共存等多种结构。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诱发市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导致市场功能的失灵和市场效率的损失.对于存在大量不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作为信息缺乏的一方,信贷供给者宁可放弃一些交易机会也不愿承担农户的信用风险,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农户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发生“道德风险”.运用“信息熵”工具分析农户信贷需求与决策,认为通过农户主动的“信号传递”和信贷供给者设计出的一系列不同信用风险下的包含信息监督与激励机制的信贷合同可以化解上述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信息不对称、金融加速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指出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阻碍信贷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我国尤为突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有关概念 ,以及它们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证明信贷传导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在于疏通信贷渠道中存在的货币政策传导障碍。  相似文献   

11.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是实行信贷配给,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进而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信贷配给放松,在乘数加速效应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不断高涨.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较小,有强化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贷配给、内生金融约束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本文试图用“二元经济”模式下的“二重信贷配给”来解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提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路径,即利率市场化、信贷联网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是我国征信体系的主体,也是征信体系的主要受益者。由于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缺陷,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情况难以做到全面了解,在信用不对称的前提下进行授信决策,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的征信管理,既是商业银行的社会义务,也是商业银行实施稳健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是信贷配给形成的重要原因,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缓解信贷配给.银行之间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制,获取更多的信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本文通过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困难所在,认为在无限重复博弈中,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以成为均衡解,但是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搭便车"现象,成为机制建立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对我们理解信贷市场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信贷配给基本模型及其含义,并介绍了信贷配给模型在各方面的扩展。最后简要探讨了信贷配给理论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制约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分析认为,可利用机构信用代码的全面性、关联性、前瞻性及权威性等优势,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各部门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资本配置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决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典的资本配置理论均以信息在银行内部各机构完全对称作为基本假设,忽略了总分行问的委托代理关系.鉴于此,本文借鉴PCA模型,在商业银行内部构建一套资本配置的优化机制,以提高银行资本配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难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广泛存在的农户信贷配给问题。本文依据信贷配给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明了吉林省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家庭及个人特征对其所受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弈论是专门研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理性决策主体在决策客体、决策行为直接发生作用时的决策行为及其均衡的理论,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就是对银行不同的信贷决策所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分析,从而寻求一种均衡,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本文对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在贷款发放前后的相互博弈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对称信息环境中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力求结合我国实情,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寻求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商业交易中的契约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信息共享的声誉机制恰是消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论证商业信用信息共享对于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借鉴邓白氏公司成功经验基础上,建议通过征信市场,采集、共享小微企业的契约履行、声誉评价等商业信用信息,建立新型、有效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