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07年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速度却慢于银监会的试点计划和三年工作安排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银监会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过于保守的政策,这项政策大大降低了合格发起人的数量并降低了县域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文章认为,应采取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特区,增加对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实施稳定的农村金融补贴机制等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阚景阳 《甘肃金融》2012,(10):50-5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货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机构、2005年,人民银行启动了额贷款公司试点,2006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确立了新型农村金融的准人政策、运行机制和监管措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速度却慢于银监会的试点计划和三年工作安排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银监会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过于保守的政策,这项政策大大降低了合格发起人的数量并降低了县域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激励不足等。文章认为,应采取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特区,增加对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建立两级金融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农村金融补贴机制等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提供低收入群体信贷过程中存在覆盖面不够、抗风险能力差、监管指标不合适以及经营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应当通过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等方式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苏阳 《时代金融》2011,(35):64-65
新型农村机构试点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对江苏常州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研,认为新型农村机构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三农"服务效果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但是,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基层监管力量较为薄弱、宣传力度不够普及面不广,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0,(3):10-10
据财政部统计,2009年各级财政向县城金融机构拨付涉农贷款奖励资金864亿元,共带动金融机构增发涉农贷款432亿元,调动了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的积极性。同时,中央财政拨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4189万元,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机构经营和风险拔备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2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凡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还必须大于50%,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8.
李媛 《现代金融》2012,(5):13-15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宽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涌现对增强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在发展中也存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和监管制度阻碍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添加金融动力,本文提出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及完善相关监管法规制度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以来,财政部制定和实施了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情况的调查,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完善补贴资金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金融的复杂性等原因,导致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监管主体缺位,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尽快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加大金融监...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功能性和结构性两个角度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包括农村金融机构地区分布和需求分布不均衡、农村民间金融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等。并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体创新和各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创新两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创新的几点建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随后.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建设工作.陆续组建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在具体形式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模式:统一监管模式和分业监管模式.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实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还要对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分业监管模式则由多个机构实施对不同金融产品、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机构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在其权属范围内执行监管权力、履行监管义务.即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证监会)和保险监管部门(保监会)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吴风云等,2002).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效应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试点以来,四川省一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相继开业,为全面了解四川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近期,人行成都分行金融稳定处对全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国妍 《新金融》2012,(2):50-53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如小型微利与规模经济、扶富与扶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实现、风险监管下严格的准入门槛还是审慎监管下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新型金融机构与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支农社会责任等,需要辨证地思考并积极解决才能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造就为"三农"和其他小客户服务的银行机构方面出台了许多措施.2006年12月下旬,以"低门槛、严监管"为原则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出台了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托投资机构是一种财产管理机构又是一种金融机构,如果对其缺乏必要的监管,不仅会影响委托人、受益人的利益,而且会产生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信托投资机构的监管,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存在新设规模小、服务质量提升乏力、可贷资金不足、机构间发展失衡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引导性机制不彻底、限制性机制流于形式、支持性机制缺失和组建审查机制异化等原因造成的。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需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现状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促进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花弘毅  李曜 《金融研究》2022,510(12):112-129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