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律、敕兼行的刑法体系,造成其基本刑罚“五刑”的名实相对分离:五刑二十等的刑种及刑等承唐律之旧名,其执行方法和内容则按宋代敕文之新规。宋代“五刑”的这种名实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刑罚手段轻缓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宋代律、敕兼行的刑法体系,造成其基本刑罚“五刑”的名实相对分离:五刑二十等的刑种及刑等承唐律之旧名,其执行方法和内容则按宋代敕文之新规。宋代“五刑”的这种名实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刑罚手段轻缓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近代封建把头制度是由西方近代企业的包工制与近代中国特有的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是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虽然存在着封建剥削的残留。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却是最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劳动组织制度之一。我们不应对这一制度在中国近代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院派驻监所检察制度从提出、执行、规范,先后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是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最具有中国特色本地化的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联系检察监督实践,认真反思派驻监所检察制度,提出改革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我国立法在刑事指导政策、贪贿犯罪客体、刑罚配置等方面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打击贪贿犯罪的有效开展.当前应当在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世界各国的相关立法,构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系,从根本上严密法网设置,调整刑罚梯度,增加罚金刑,完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以实现我国反贪贿立法的健全...  相似文献   

6.
廖水波 《大众商务》2010,(10):256-256
减刑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刑罚变更执行方式,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中外两个角度对减刑的产生和发展进行阐述。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累进处遇制、善时制以及80年代初中国开始的法制建设均为减刑制度今天的辉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减刑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刑罚变更执行方式,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中外两个角度对减刑的产生和发展进行阐述.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累进处遇制、善时制以及80年代初中国开始的法制建设均为减刑制度今天的辉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受理性指导的刑罚制度是最值得称赞的刑罚模式,由非理性到理性是刑罚价值从专权到人权的过程。理性指导下的刑罚制度应是人道、谦抑和平等的。  相似文献   

9.
刑罚的目的是国家建立刑罚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刑罚的目的并且科学地揭示刑罚目的的内涵,对于建立健全国家的刑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犯罪及其行为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刑罚应当是灵活而非僵硬的.伴随着刑罚轻缓化的趋势,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日益显现,作为消弭短期自由刑不足的替代方案,易科罚金制度应运而生.从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易科罚金制度具备理论上的支撑.在制度设计上,应当对适用案件范围、程序启动模式、易科配比标准、法律救济途径等环节进行考量,从而通过构建易科罚金等相关司法制度,通达刑罚内在体系间的间隙,实现罪与罚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重新犯罪是曾受刑法否定评价的犯罪个体再次危害社会,社会危害性极大,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前期刑罚改造功能和后期社会预防的不成功。本文通过分析重新犯罪问题现状、特征,探究重新犯罪之成因,借鉴国外“恢复性司法”、“刑罚社会化”等相关实践经验,以刑罚功能的法理为基础,通过刑罚权的科学配置、裁量与执行视角审视重新犯罪问题,以期找到改良路径并尝试构建防范重新犯罪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暂予监外执行是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因其体现现代刑罚的文明和彰显法律的人道关怀,在倡导人性化改造罪犯的今天,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随着这项制度在实践当中的深入实施,其不尽完善的地方逐渐突现出来;如何有效解决立法方面的冲突、如何使程序更加合理规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绩效辉煌,其中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经过了三个波动的阶段,产生了集权型、自治型和混合型三种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这些制度分别保证了与其相适应的设施建设绩效和灌溉绩效。中国封建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治理的制度变迁,为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刑罚的目的是国家建立刑罚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刑罚的目的并且科学地揭示刑罚目的的内涵,对于建立健全国家的刑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对微罪之非刑罚处罚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罚方法,是指依法对实施微罪而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人适用的刑罚以外的实体上的处罚,是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之一。《刑法》第37条应被理解为独立的免罚事由。针对司法实践中非刑罚处罚方法长期低效运行的现状,立法上有必要增设非刑罚处罚方法种类,完善非刑罚处罚方法体系,以实现刑事制裁方法的多元化和轻缓化;司法上,应转变有罪必罚的传统报应观念,确立刑罚谦抑性和最后性的理念,对于实施微罪、可不予刑罚处罚的犯罪人尽量优先选用非刑罚处罚方法,充分发挥非刑罚处罚方法对实施微罪的犯罪人之惩治和教育功效,最大限度地实现刑罚的非刑罚化。  相似文献   

16.
西方政府预算制度是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而产生的,而后又伴随着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同认识而不断发展和改革。而新中国建立后构建的预算制度框架主要是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的需要。中国要在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确保预算合规性、增强预算透明度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西方国家预算管理模式,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刑罚方法逐步实现了从以监禁刑为主的体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体系转变。然而,我国的刑罚体系仍以监禁刑为主,有关的理论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实践中非监禁刑执行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非监禁刑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由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构成的秦代行政制度文化,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的制度文化,虽对先秦时期秦国及各国行政制度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废除死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废除死刑的征途任重而道远.死刑的存在不利于人权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同时,死刑也是成本最高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引导民意对死刑形成理性认知;改革刑罚体制,完善死刑替代措施;立法上逐渐削减死刑罪名数量,限制死刑适用范围;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得封建法制难以适应。清末10年的修律,标志着封建法律体系的瓦解,中国法律与世界先进法律的衔接。由于清末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本质特征。使修律充满了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