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国发是当下散文诗坛重要的散文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为我们找回了诗歌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藕合因素,显示了传统和现代性强大的包容力;他的文本实验,缓解了当前散文诗创作的题材和文本形式的单调与饥渴。他注重诗歌精良的抒情品格,却又向异质事物充分敞开,以灵活多变的语言和文本策略致力于散文诗的创造;在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上,他的散文诗不仅体现了力与美的交响,而且还表现出暗藏力量的阴柔风格,具有强大的视觉性和听觉意象。  相似文献   

2.
承先启后探新求奇--顾况诗文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盛唐与中唐这个峰谷时期的顾况,既有此时文人普遍性的理念和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是他具有承先启后、探新求奇的艺术追求和审美风貌。该文通过顾况诗文文本的实际,从他诗文理论的构建、题材内容的取向、探索、造诣等方面加以阐述,给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客观的表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努力追求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由于其诗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极富有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诗风华美飘逸,诗歌内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人道主义人性美;在艺术追求上将传统融入现代,追求音律美。  相似文献   

4.
印度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通过诗歌而奠定的,泰戈尔也是以散文诗《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散文诗的创作中,诗人一方面强烈要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的改造。思想意识的矛盾直接体现在诗歌创作中。随着思想意识的提高,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全民族的命运和世界风云变化,同时他也不再热衷于追求人与神的和谐统一,对生命本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散文从题材上划分,一是历史文化散文,二是追忆往事散文,三是域外游记散文.他的散文在审美风格、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趣味,充分展现了作家深邃旷达的哲思与智慧,飘逸空灵的诗意与才情.创作主体的童心和机趣,率真和良知,以及超越世俗和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精神,特别是作家的古典主义情怀和审美趣味,给予文本以丰富多样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美学中,老庄与禅宗的美学思想是深达于艺术实践的超越性的理论,它以朴素自然为大美,要主体有超然功利之上的虚静之心,追求以文字而又不落言筌的超以象外之境,显示了一种虽古老但却具有现代实践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朝闻对美的本质自身存在的结构进行了深入揭示:无论丑中见美还是美中见丑,都证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粹的美。他强调美与丑是一体共存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使化丑为美的美有了明确具体的内涵,这就是理想的美、形式美和艺术美三者的统一。丑中见美是王朝闻阐明艺术特征的重要原则。丑中见美是内蕴的,是艺术在内容性质上区别于汉语的重要方面,因此,王朝闻重视欣赏者的审美反映,对于丑中见美的认识离不开读者观众在审美活动中能动的再认识再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艺术进行审美性再创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情感和理解渗透进教学过程,创造教学美,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其一,反复诵读,捕捉文本之美:其二,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其三,鉴赏体验,创造文本之美.将美育渗透语文课堂之中,依托文本,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茅塞顿开的愉悦,在学习之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传统诗学中,文本只是作为艺术的载体而具有工具性意义,其自身的本性是隐而不现的。英美新批评理论以文本的研究为中心,对传统文艺批评形态起到了颠覆性作用。文本的突显并不是文艺批评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该文试图从西方美学发展的时代性及其特定的时代主题出发,探讨文艺批评理论中文本突显的必然性,以此来理解英美新批评理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批评界长期以来对约翰·济慈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观 ,忽略了济慈诗歌中的美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以《秋颂》为例 ,他是通过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崇尚来表达他对当时英国现实的痛恨和不满 ,并以此来对抗邪恶 ,升华现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济慈诗歌之美的源头还是现实。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艾青诗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诗的“意境美:景语与情语的黏合”、“形象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互补”、“散文美:从有韵到无韵的超越”等方面,结合艾青的诗歌经典文本,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艾青诗歌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周庆荣以他的散文诗《我们》找到了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契合关系。他的散文诗,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的理想境界得到提升的"大诗歌",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所置身的生存境界与生存价值进行审视与思考之后赋写的命运之书,真实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思想与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体现了散文诗对"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情感秩序、"我们"的精神品格的某种确认。  相似文献   

14.
技术美产生于机械生产中科技与美的规律相结合的条件下,随着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它在设计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设计产品的审美标准之一。文章阐述设计艺术中技术美的内容,探讨了设计艺术对技术美在功能、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罗斯金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批评家。他提倡道德美,认为艺术能够规范社会道德和促进社会改革。本文从代表他艺术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典型美、重大美和崇高出发,来论述他的艺术美学思想和人文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门艺术"这种观点被很多翻译批评者所认可.翻译批评和音乐批评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共性.本文从两者的批评理论的类比入手,将文本类型与音乐类型作了对比,从音乐类型的划分标准中得到了对文本类型划分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朝闻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勤于著述,发表了多部艺术理论和美学专著,他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散见于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之中。他的语言文字亲切质朴、通俗易懂、寓庄于谐,在浅吟低唱间构建起了他的理论大厦。作为一名艺术家出身的理论家,他对艺术理论有着精确的把握和开创性的发展,朝闻先生的艺术思想触及理论研究的多个方面,而在文章中,笔者着重要谈的是他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以及审美主客体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命力的张扬——尼采美学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社会特别失望之后,以价值重估的否定现实社会的态度,用权力意志去否定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至亵渎宗教的神圣,张扬人的战斗的生命力,并以此作为他对待美与艺术的核心思想.他与叔本华先后从对现实失望的同一起点上出发,他用的却是反悲观主叉的进取态度,但殊途同归于以个人意志去反抗现实的失败.他的思想价值在于提供了向陈腐世界进行生命抗争的起点,但后代接受者走向的道路却多有不同.尼采的书可以成为各路不同抗争者的启示录,上帝死了,作为死去的哲人,他却在"死后出生了".  相似文献   

19.
尼采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社会特别失望之后,以价值重估的否定现实社会的态度,用权力意志去否定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至亵渎宗教的神圣,张扬人的战斗的生命力,井以此作为他对待美与艺术的核心思想。他与叔本华先后从对现实失望的同一起点上出发,他用的却是反悲观主义的进取态度,但殊途同归于以个人意志去反抗现实的失败,他的思想价值在于提供了向陈腐世界进行生命抗争的起点,但后代接受者走向的道路却多有不同。尼采的书可以成为各路不同抗争者的启示录,上帝死了,作为死去的哲人,他却在“死后出生了”。  相似文献   

20.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大师。在他的代表作《101/2章世界史》中,巴恩斯用非线性结构谋篇布局,以《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为基本意象贯穿十又二分之一章故事。在第五章《海难》中将"梅杜萨号"遇难这一历史事件和以此为创作题材的籍里柯的名画《梅杜萨之筏》并置,从而诱发读者审视并思考历史、艺术与真实三者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巴恩斯所倡导的艺术应该是"真"与"美"的统一、现实美应高于艺术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