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哲 《中国报道》2015,(1):19-21
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一语中的:"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是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2014年10月10日,正在德国进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德国总理默克尔送出了一份意味深长的礼物——"鲁班锁",鲁班是中国"智"造业的鼻祖,"鲁班锁"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象征。中德两国的国情不一,制造业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开篇便写到"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就先进制造业而言,我国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许多领域还存在明显差距,但在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差距在不断缩小中。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德国标准“已成了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德国标准“长盛不衰呢?德国制造科技协会的负责人莱布博士自豪地说,过去,工业革命起步早的英国靠钢铁、纺织品等老工业产品获得了成功,而德国却用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德国工业的基础就是“制造科技“.如今,德国依赖其在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拥有世界第二大技术出口国、欧洲创新企业密度最高国家等美誉.在激光、纳米、电子、生物、信息通讯等技术领域,德国都有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德国标准”已成了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那么,是什么原自因使“德国标准”长盛不衰呢?德国制造科技协会的负责人莱布博士自豪地说,过去,工业革命起步早的英国靠钢铁、纺织品等老工业产品获得了成功,而德国却用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德国工业的基础就是“制造科技”。如今,德国依赖其在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拥有世界第二大技术出口国、欧洲创新企业密度最高国家等美誉。在激光、纳米、电子、生物…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些中国名牌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要做“世界生产工场”的旗号。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企业要做“世界生产工场”,其出路就是,抓紧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的历史性机遇,在专业制造上要做深做透、做大做强。因此,中国企业就要全套掌握外来的技术设备,并利用好长期经济效益好、投资规模大的核心技术价值链,避免为了尽快赢利而盲目引进的短期行为。目前中国在科技开发及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却决定了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此外,制造业的工序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每一环都缺一不可,而中国无疑在生产环节方面也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所以进入 21世纪,中国制造业应有计划地将产品同时贴上自己和别人的商标,而且力争使其与企业的营销策略实现全面的优势互补,不再追求简单的市场占有额,而是将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运用与整合。  相似文献   

6.
说起制造业,规模第一当属“世界工厂”——中国;但若论制造业最强大,德国无疑处于世界前列.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德国制造业强大主要靠“两把刷子”——技能与创新战略.具体来说,德国制造业得益于协调一致的联邦主义政策——方面,德国政府与私营部门大力发展研究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德国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推动劳动力技能培训,以此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7.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徐洪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规划》是制造业发展的顶层纲领性文件,其制定的一大原则就是注重实施性、可落地,将真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特别关注了中小企业的升级,从任务、路径等多维度给出了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现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其中产量占世界第一的产品占全球份额为:彩电29%、洗衣机24%、电冰箱16%、空调30%、电话机50%、显示器42%、真丝70%、拖拉机83%、集装箱83%等。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其增加值占GDP的54%;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占出口的比率在80%以上。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一、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世界》2012,(10):7-7
维护核心利益,推动对外合作,离不开制造业的坚实支撑。"中国制造"攀登全球产业链高端,关键在于激发创新动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力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靠的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将来要稳稳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从反面再次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不断脱离制造业的虚拟经济"虚火",是酿成危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主因。欧洲人终于意识到,德国能够在风暴中挺立不倒,所依靠的正是“德国制造”。  相似文献   

10.
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王晓明近期撰文指出,“智能制造”是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集成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的先进制造系统。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研发和创新水平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国资》2008,(3):6-6
2007年对“中国制造”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制造”引起了世界的更多好奇和赞赏,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一些疑惑甚至质疑。拨开贸易摩擦的迷雾,“中国制造”被误读的背后,是贸易伙伴们面对持续不减的对华贸易逆差而感到的恐慌。2006年,中国制造业的GDP增加值达10956亿美元,首超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制造大国;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GDP增加值达15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80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十就已首飞上天。然而,30年过去了,中国的大飞机制造业却数10年举步不前。年初又有消息称,由国家科技部具体组织的国务院“大飞机项目论证组”成立。这是否意味着久违了的中国大飞机项目再次被提上日程?大飞机产业是否有望重新启动?  相似文献   

13.
近年由于国际经济的下行,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和压力。而美国、德国、日本在高端制造业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缩短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中国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本文从天赋、创新、成本、能源等六个维度分析各国的差距,并提出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建平 《浙江经济》2014,(24):10-11
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和精神文化的高度发达上。制造业强国是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必要基础,更是强国梦的必由之路。目前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在制造业上做文章,中国政府也在积极筹划“中国制造2025”,努力抢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围绕制造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前有杨小凯、林毅夫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之争,今有雷军、董明珠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之赌。理论界、企业家的这些争论与PK,既有对“中国制造业”前后夹击的深切忧虑、无可奈何,也有对“制造业强国”的迫切盼望、成功探索。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按照中国梦、亚太梦乃至全球梦的战略构想,探索这一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工业思维、贸易思维(互联网思维),谁将主导未来、成就制造业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15.
郑江淮  张睿  孙冬卿 《改革》2023,(4):37-52
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认为,制造业比重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结构。然而,研究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各国制造业比重存在离散度加大的典型事实。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现象。与此同时,德国等制造强国出现工业深化现象,制造业比重没有出现明显的“倒U型”变化,而是稳定在较高水平。基于中高端制造业的技术与市场特征,提出中高端制造业与低端制造业的异质性导致制造业比重离散化的假说,作出各国制造业比重变化中可能存在“中高端制造业陷阱”的判断。根据中国人均GDP发展目标,建立一套计算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方法,测算中国2050年之前三个发展阶段的制造业合理比重目标范围。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制造业比重处于合理区间。中国制造业合理比重的目标范围总体保持稳定,2025年、2035年、2050年分别为24.1%~26.8%、25.4%~28.0%、24.0%~26.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出省级层面的制造业合理比重,为各省份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中国要采取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努力跨越“中高端制造业陷阱”,将制造业比重维持在合理区间,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由此,"中国制造2025"成为经济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制造2025"被认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基于此,本期以"‘中国制造2025’的六重玄机"为主题,约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六位知名学者,就"中国制造2025"与传统制造业相关政策的差异、"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点、"中国制造2025"背景的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中国制造2025"条件的创新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商业模式转型、"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等问题展开研讨,探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与基本路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的集成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是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重要性、摆脱“中国制造”低端标签的关键性战略。在“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西方先进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先进制造发展计划,希望通过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全球重要工业国之一,其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地位和优势。例如,在机械制造业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德国的工业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德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自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首次超过日本以来(超过14%),“中国制造”就成了全球最家喻户晓的名字.小至日用商品,大至交通工具,无处不见“Make in China”的烙印.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变化下的“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20.
要紧的是摆脱配角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已经并将继续改写世界制造业版图。作为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5年里超过德国和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如果说,20年前,西方工业资本家还可以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今天,包括西门子、三菱、IBM 在内的西方工业巨子已经开始把中国同行视为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人们很难预测,中国制造业"制造"的神话何时才能谢幕。不过,中国制造业取得的炫目成就并不能掩盖其与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