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结构形式在地域上的反映、它是具有类似条件和特征的基层农业经营单位的组合。这种组合是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各单元的性质、作用、利用方向等基本相同,内在联系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该文分析了美国小麦产业带的发展趋势、区域分布、区域格局变化等特征,提出要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特征,实施非均衡发展区域战略,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值得我国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借鉴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业区域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它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其客观的物质内容和形成基础。农业区划就是以农业区域为研究对象,强调对区域资源条件、生产特点、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的整体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东汉末至西晋初、西晋平吴至刘宋元嘉末、刘宋元嘉末至陈末三个阶段考察了六朝江淮地区农业发展状况,认为在战争的破坏与建设的双重作用下,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时断时续地不稳定地发展着的;(二)屯田是江淮地区开发的主要方式;(三)农业生产发展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5.
农业起源于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草地畜牧业时代。以籽粒生产为主导的神农时代相继发生。其间应存在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长短,因地域特点而异。伏羲时代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它还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时空特征的地理历史现象。过去把神农氏作为华夏农业起源的象征,是囿于‘辟土殖谷日农’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偏见,不仅抹煞了整个伏羲代表的历史阶段,也割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模式,终于泛化为单一籽粒生产为主的“以粮为纲”单一农业系统,使土地利用偏颇,文化多样性受损,最终导致了生态、生产两败俱伤,形成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农业的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遵循一定规律而发展的多阶段的农业化过程。目前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逐步从单一谷物生产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弊端,领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无疑是我国农业向生态系统的回归,在我国农业中出现天、地、人和谐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地区农业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历史的地域性特点农业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和形成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多种因素作用于农业过程,就会形成特定的农业地域类型,它通常体现为不同的空间差异。所以农业不仅有其时间前后的历史,而且存在着区界空间的历史。农业历史的地域特点,首先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是古代世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自然环境因素。它予人以天然的生活用品,资人以简单的生产条件,使农业成为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山处者林、谷处者牧、陆处者农、水处者渔,环境不同,布局迥异。自然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一种长期延续的结构,它规定和制约着农业生产显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即农业区域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相对于农户经营结构和某一地区农业结构问题来讲,区域间的农业分工与协作,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如何利用资源分布的这种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区域布局,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业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关键是要认识并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资源优势,不仅仅是指自然资源,还包括区位、交通、贸易环境乃至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农业自古以来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形成农业地域分工的基础,也是商品农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行政执法的特征农业行政执法,是指农业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相对人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具有如下特征:执法对象的局限性和分散性。与工商等行政执法对象相比,农业行政执法对象范围狭、分布散,主要执法对象是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农业转基因生产安全管理、动物防疫检疫、植物检疫等,大部分经营单位分布在乡(镇)、村,甚至还有流动商贩走村串户销售。执法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是分散在广阔的土地上进行的生物生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温州市开发农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机制。 一是区域化布局,基地型生产。开发性农业既是尽山海之利,实现资源向商品的转换,那么在开发山海资源中就须根据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合理布局,就是要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性规模开发。目前,温州市的开发性农业已形成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趋势。发育成带有区域特征的一大批小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和畜禽基地,此外“一乡一品”式的开发亦很具区域和基地化的特征。这些开发项目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不少已成为当地的农业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及其特征现代化大农业是相对现代农业而言,是强调现代农业从"经济空间极化"向"地域极化"的发展,从而使现代农业空间结构优化,形成地域化、信息化农业。  相似文献   

11.
韩茂莉 《中国农史》1993,12(3):27-32
河北路是宋代北方主要农业生产地区之一,但受自然条件及其它因素影响,非农业用地大量出现,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上,黄河冲积淤土地带及沿边塘泊区。与农业生产地域相吻合、粮食作物亦表现出相应的分布特征。小麦、粟等旱地作物分布较广,水稻仅种植在沿边塘泊及水源较好的河流两侧。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现代农业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由研究部门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筹建的、以高新技术的集约投入和有效转化为特征,以企业化管理为手段,进行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园区。一、当代农业园区现状据农业部科技司调查,到1999年为止,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已达406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胶东瓜果产业为例,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生产的用工秩序。研究发现,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自发形成的关系劳动是农业用工的基本秩序。这一秩序内隐于地方社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极强的弹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分类激励、隐性监督和伦理约束来保证农业生产效率,不仅推动形成隐性的农业用工市场,也使农业自发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秩序内在的组织结构,即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规则伦理化,这使整个农业生产呈现出“强关系、弱监督”的劳动特征。关系劳动不仅解释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配置逻辑,还可透视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重视社会关系在农业劳动力配置中的作用,引导和培育农户建立农业用工的分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郊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创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服务组织带动型”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谓“服务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一定地域或行政辖区范围内,通过发展农村教一体化的服务经济实体或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身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服务组织与农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农科教一体、产加销成龙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以服务组织为产业化的“龙头”,通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机作和销售等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开发培育当地的优势产品,形成主导产业,依…  相似文献   

15.
新闻克拉玛依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戈壁荒滩上,是随着石油的发现和开采而建立的新兴工业城市,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在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以地下油气资源开采、加工为主业的较为发达的石油产业。第一、三产业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农业一直被作为副业,加之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寻找并尽快发展其替代产业已迫在眉睫。2000年10月竣工的“引额济克”工作给克拉玛依发展农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的水资源限制,地域内46.6万公顷宜农荒地焕发了生机,农业无可非议地变成石油的替代产业。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宜农荒地资源,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市场化属性明显,从农产品种植到以食品和蔬菜等为主要形式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在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分工日益密切,上下游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价值交换也更为频繁,形成了具有地域协同性的产业链条。在现代农业发展及其产业链发育中,各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农业发展优势不尽相同,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的优势,积极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推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密切衔接和分工协同,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史前农业的起源、地域分布、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最初的几千年里各地农业的发展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却均无重要突破。只有进入龙山文化时代以后,黄河流域才首先突破了这一低水平的发展模式,为高层次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中国农业的起源,只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任何地域都可以发生农业,故而形成了中国农业起源地遍布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地域分布特征;中国各地的农业起源以后,由于受到气候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各地农业的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又不尽相同,不同地域的农业文化不断发生迁徙和流变,甚至中断;然而,在这种迁徙流变的过程中,黄河流域大约在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后,首先突破了这种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开始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进入文明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徘徊发展,黄河流域的母体内终于开始孕育出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华文明的曙光第一次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农业生产的主旋律,也是农民奔小康必然选择。其开发声势之猛、规模之广、成效之大,可谓前所未有,但是,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开拓创立阶段,有些地方还缺乏开发经验,出现不少问题。当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依据区域特征去确定开发层次;二是没有依据不同地域景观特征去确定开发模式。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不同阶段的开发层次和不同地域类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名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瑛 《农业经济》2002,(9):24-2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基本走出了短缺经济的阴影,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国外产品及其著名品牌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促成农产品名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借助名牌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这一形式的首要特征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因文化、地域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逐渐从城市向农村发展,由于农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业生产会逐渐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人们产生诸多疾病,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也使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做好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保护自然景观、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生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若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出现冲突,则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