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翼支付"作为中国电信的重点发展业务,如何从"支付宝"、"微信支付"和"京东支付"等众多第三方支付软件中脱颖而出,寻求自身发展之路,是"翼支付"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从中国电信"翼支付"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主流经营模式,提出翼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从营销手段、市场合作和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对"翼支付"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的一种新型方式。现在移动支付越来越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两者的结合更是促进了许多新兴行业的出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也不断出现,如P2P模式。虽然P2P模式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强劲动力,但随之而来的财产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移动支付这一平台带来的机遇,并指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支付背景下的一些问题,通过SWOT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支付背景下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银联一统"二维码支付"江湖?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支付方式已越来越移动化,总体规模、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多,安全总是绕不开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支付是联网的、多场景的,其过程容易被污染和攻击。近日被传银联加入布局的二维码支付就是移动互联网支付的一种,其支付过程包含了诸多安全隐患——验证手段基于支付密码、手机短信、文件证书等要素,一旦中木马、遭遇恶意链  相似文献   

4.
移动支付也就是手机支付,是用户使用其手机对其所消费的商品、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崛起。在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大环境下,税收缴库能否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完成,广大纳税人能否利用移动支付方式享受更加便捷的缴税服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商》2015,(26)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翼支付是中国电信旗下运营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品牌,支持各类线上线下民生支付应用,通过添益宝、天翼贷、交费助手、交费易、翼支付碰碰等业务为个人、商户提供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同时为政企类客户提供专业性的行业解决方案。电信公司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的大时代里,找到与自身业务契合点,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共享盛世改革红利?笔者从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入手,着重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特点,提出了翼支付业务今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6.
《商》2015,(23)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的技术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在用户的个性化支付需求、商户的利益化驱动以及支付平台提供商各方的影响下产生了"长尾效应"。通过对这些长尾现象的分析,从中找到继续快速发展移动支付的突破口,做到培养好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加大移动支付覆盖范围,以及促进移动支付平台提供商合作与交流,成为移动支付未来迅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商》2015,(43)
互联网金融模式如今是金融行业的主流模式,网页云计算,互联网搜索引擎,移动支付和网络虚拟社交这些信贷信息技术会对金融模式产生根源上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新型的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资源配置,支付方式和资源配置等,并提出了有效发展的思考。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广阔的土壤,现在互联网支付手段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规模化的互联网模式。  相似文献   

8.
梁振兴 《中国市场》2014,(31):88-89
移动支付是国内第一个融合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并且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支付业务正沿着固网支付到移动支付、从移动支付到融合支付的线路上不断前进。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赢利模式并研究了国外运营商移动支付的创新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满足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移动支付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机遇。我国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庞大并快速增长,基本实现了无线通信网络全覆盖。移动支付的发展使金融业务移动互联网化,促使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消费习惯、政策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问题。为此,应支持移动支付应用创新,带动移动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鼓励移动支付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应用;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确保移动金融服务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景忠 《现代商业》2012,(16):78-7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作为传统支付业务的一种补充,越来越得到相关业务部门和用户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一种基于J2EE移动支付业务平台的设计,初步给出平台的功能和业务流程、关键技术。该平台能够应用在公共事业支付业务上。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寻求更加方便快捷及安全的金融模式已经成为当下金融行业发展的重点。同时,随着网络购物及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各类金融支付模式已经成为支付的主要模式。同时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笔者结合具体案例浅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不同之处,同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弊端与不足之处。笔者阐述了对于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接触到了移动终端,对其需求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这几年来,我国的移动支付数量也呈现持续爆增长趋势,出现了支付宝、微信、Apple pay等移动支付手段。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金融支付领域融合的出现,移动支付的技术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为移动支付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将"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更好地融入到经济生活中,使移动支付能够随时随地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提高经济市场的发展速度,促进销售支付效率的提高,推进完善经济生活创新,逐步使移动支付成为互联网经济生活下市场支付的主力军。本文将对何为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影响以及移动支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日益流行,移动支付已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移动支付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快捷,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的节省了成本。然而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据此,对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就目前移动支付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安全性问题、产业链协调问题、法律政策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移动支付近几年在我国迅速成长,作为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主要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民生活方式。如今移动支付已经开始创新升级,相信在未来市场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从传统移动支付为根据,梳理了我国移动支付创新现状并通过具体的SWOT分析及SWOT矩阵分析阐述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未来发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马峻 《商》2014,(6):55-56
自2013年底前后,“移动支付”这个名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同时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习惯于只用移动支付手段来进行相当一部分的结算活动。各家商业银行甚至银联纷纷推出了专属的手机银行客户端,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可以实现在线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公共事业缴费、购买机票火车票等一系列支付行为,这样就节备了用户大量的时间成本。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营销策略中营销环境分析、作为企业营销策略乃至于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工具收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基于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从营销层面出发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移动支付市场呈现爆发式高速增长,打破了银联垄断的支付体系。为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领域竞争,中国银联推出了新型支付方式——云闪付。本文分析了"云闪付"的内涵及应用场景出发,重点对"云闪付"的优势及特征进行了阐述,从商业银行打造零售银行的视角,对"云闪付"的本质及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传统金融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进一步扩大,尤其在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更为明显。而相较于其他支付平台,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无疑已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方面的领头羊。本文将先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整体性描述;接着,从微信支付的三大优势和支付宝的两大优势进行比较;最后,将对两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在互联网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三方移动支付迅猛发展。各项关键技术趋于成熟,移动支付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模式,为新时代的资金和交易往来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又面临着新风险。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风险分析管理和防范,主要研究方法是以微信支付为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笔者首先对微信支付进行风险识别,确定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外界层面,行业层面,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层面,用户层面四个类别的风险。然后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剖析,并在最后给出了关于实施全面监管和动态监管,完善第三方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用户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议。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移动支付的理论研究,并为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移动商务市场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MBB业务的深入为手机在线支付建立了用户基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手机端支付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商务应用快速推动下,移动支付相关产业链各方积极布局而产生的联合推动效应.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金融作为一种"蓝海战略"的金融模式,在传统的金融竞争中异军突起并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交金融首先出现于美国的So Fi等公司的小额信贷业务,随后进入到注重信息交流的PC端口,目前又进军于用户体验至上的移动支付。但是,尽管社交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例如,相关法律条文以及市场准入准出的不完善、信息网的覆盖不足等。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对社交金融的历史沿革和前景状况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