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调查问卷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得力量,是一种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在哈尔滨进行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问卷调查表明,广大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心.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是,从中凸显出来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NGO组织发展滞后、公众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应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力度发展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促进对我国公众环境权的确认,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务周刊》2010,(18):40-40
《商务周刊》:10年前,福特公司把"福特汽车环保奖"带入中国时,就将其目标确定为鼓励中国民间NGO、个人自发的环境保护项目,那时中国甚至很少有人知晓NGO,而民间环保意识也并不强烈,为什么当年会选择这样超前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也开始从一部分社会范畴内逐渐放手;此时,环保NGO就扮演着一个日渐举足轻重的角色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环保NGO作为一种非政府的、从事环境保护相关活动、提供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其特殊性质也导致出现很多特殊问题。文章将以中华环保联合会为例,从环保NGO生存的最大问题——资金方面展开讨论,结合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保NGO的生存现状,提出一些简单的法律法规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权利实现对于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的参与权是公民通过国家不断创造的各种合法途径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权利。从权利的本源来看,参与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自然之友上海小组是上海地区专门从事相关环境保护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该组织累计十四次向市环保局和区环保局等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公开环境信息,该行动在环境保护方式的探索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大国日本亦是环保先进国,并形成了其特有的环境保护模式。日本的环境保护法律完善,环保教育普及程度高,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高,环保技术先进。借鉴日本环保模式,依据浙江民生环保意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浙江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参与度和市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态度及建议等问题,从浙江市民环保意识阶段性定位、相关制度保障、企业配合与支持和环保教育这几方面,阐述日本环保模式在浙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众参与与立法目的相背离。群体性事件成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其频繁发生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要重塑立法指导思想,改变末端参与的模式;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技术;加强公众的环境权利意识;有效引导、利用环保NGO力量,使其更好的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国际环保NGO组织开始在我国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环保事业进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际环保NGO在我国开展的活动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文章就这些问题结合对当下国际环保NGO开展的活动的考察,作出分析并提出一些法律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正当性分析应当从法律与法理两个角度入手,法律层面上主要是指其具有合宪性与合法性,法理角度上则主要是基于公平正义和法律逻辑;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刑事诉讼法体现集中表现于对其被害人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的维护;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性思考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司法救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中,社会个人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及行为能力,可令人不解的是,现实社会中却又非常缺失环保行为。对于这样一个疑惑,不同于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之解释,通过引入协同论分析方法,从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来探讨环保参与缺失的机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缺失集聚民间环保力量的有效组织,并认为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中,社会个人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及行为能力,可令人不解的是,现实社会中却又非常缺失环保行为。对于这样一个疑惑,不同于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之解释,通过引入协同论分析方法,从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来探讨环保参与缺失的机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缺失集聚民间环保力量的有效组织,并认为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CGSS (2013)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环境改善需求和环境责任认知对公众环境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居民对环境的改善需求与个人环境行为呈正相关。另外,两类环境责任自我弱化认知降低了居民的环境行为参与率:一类是居民倾向于把环境责任归咎给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另一类是居民倾向于认为个人对于环境改善只存在微小的正外部性。最后,本研究还发现环境改善需求对个人环境行为的效力受到居民环境责任认知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政府和媒体应强化个人环境行为作用的宣导以提升公众环境行为参与率。  相似文献   

12.
绿色消费的环境瓶颈及环境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绿色消费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消费模式的呼声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但现实中,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广大公众主动选择绿色消费的动力不足.其原因复杂多样,但宏观、微观、市场等绿色消费的环境差是其主要瓶颈之一.因此,构建多维的、全方位的环境体系,形成宽厚的环境支持,是发展绿色消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政策工具是促进实施环境行为的重要措施,研究国外的环境政策工具对我国制定和实施有关举措有着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基于个体环境行为的政策工具总体包括命令型工具、经济型工具、服务型工具、沟通型工具和扩散型工具五大类别,各种工具的有效性各有不同,法律法规、金钱奖励和惩罚、提供便利服务、社会压力等这些外部因素的综合运用更能影响个人的环境行为。所以只有综合利用好各种工具才能实现政策工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管制是政府社会性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污染类型下的地方政府在环境管制政策上的合作态度所导致的社会福利的差别、在管制进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管制冲突时讨价还价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环境管制的效率,保障环境质量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晋自力 《商业研究》2004,(22):50-52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的主题。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分析中国的国情,改变现有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加强就环境会计产生的直接动因、定义、目标与内涵、核算对象和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分阶段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为契机,利用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和企业所在城市的匹配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试点能够显著提升处理组的内部环保投资和绿色并购支出水平。分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因辖区空气质量、官员任期、来源地和企业产权性质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晋升压力及政绩考核方式的不同,进而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审计试点期间,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强化环境监管推动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文章的研究为考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微观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环境意识转移”的概念,给出“环境意识转移”的定义,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定义、条件、途径、实施主体及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实施主体之一的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外部经济性途径”实施的环境意识转移。通过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论证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环境经营和环境传播所进行的环境意识转移的效果。最后,为提高环境意识转移的效果,分别对国际化经营企业、我国企业和我国政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就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中国的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扩大了经济规模,使工业污染排放增加,同时其存量增加也优化了经济结构和提高了技术水平,进而又减少了工业污染排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总效应是正面的,但影响程度较小。另外,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显现出一定"污染避难所"效应,但中国并未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scertain whether a firm’s environmental motivations may help to predict how complete or incomplete i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ill be, understanding incomplete management to be that which neglects one or more of the three keys aspects of such management, namely, monitoring, action and results. We specifically posit that while motivations based on the search for legitimation lead to more incomplete styl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mpetitive motivations entail a more complete management. The analyses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1,902 plan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in favour of such reasoning. The contribution this research makes, therefore, is not restricted solely to showing the effect motivations have on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organisations, as it also introduces a new dimens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the degree of completeness, which needs to be considered when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20.
将环境规制分为命令型、市场型以及非正式三类,研究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地方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不同环境规制与地方环境治理之间均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环境规制强度未超过拐点值时,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环境治理,但也存在异质性。命令型环境规制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对地方环境治理的显著影响;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地方环境治理的显著性影响会随滞后时间延长而减弱,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显著性影响会随滞后时间延长而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1)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地方环境治理的显著影响只存在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地方环境治理的显著影响只存在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2)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变化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地方环境治理的显著影响减弱,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显著影响增强。研究结论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特点,来推动地方环境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