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和中国台湾先后成立了自贸区。文章比较分析两岸自贸区的规划特点,提出两岸产业通过规划和对话进行互补的可能性。在建设福建自贸区基础上提出了海西产业升级的制度改革为先,海丝精神为魂,明晰政府职能的发展理念,并给出了两岸产业融合,人才引进和标准共通的模式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人才是自贸区建设的关键,培养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福建省各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福建高校独立学院在培养具有国贸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英语技能人才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当前自贸区的人才需求现状提出双语课程体系设计、“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思路措施,以期对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云南服务贸易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人才缺乏。服务经济主要靠人力、智力资本,人才是服务贸易的第一资源,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制度创新,实施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服务贸易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才资源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云南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前,福建省设有福州片区、厦门和平潭片区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福建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平台,区内经济规模较大、业务功能丰富、综合实力较强。通过对福建省自贸区的贸易投资环境、企业的运营成本、自贸区的税收、货物通关及金融服务贸易等影响福建自贸区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的建立,是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和实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同时给福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以福州片区自贸区的建立对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影响为研究视角,除了分析研究福建自贸区设立的背景,指出福州片区对福建省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还将简要探析创建自贸区对福建进出口贸易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既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鉴于福建自贸区对台的特殊地理优势,作为国内新的自贸区,其作用和意义重大。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福建自贸区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福建自贸区建设对南平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南平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跟踪、研究福建自贸区相关配套政策,打造提升对接福建自贸区载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积极化解自贸区"虹吸效应"、"挤出效应",推动南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版《负面清单》向外界表明,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头戏。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通过引进高质量外资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随着广东、福建、天津三个自贸区的集中建立,已经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沿海自贸区群,能够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形成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我国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中央政府宣布增设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以其为试点带动其他地区协同发展。为满足广东自贸区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了解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状况,课题组对广东37家企业通过问卷及走访形式调研。调查显示广东自贸区建设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集中在业务助理、货代操作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四个岗位;企业关注人才的外语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离岸业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内容。提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今后改革应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钟慰 《对外经贸》2024,(2):59-62+144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制度创新收效显著,有效地促进了闽台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通过探讨福建自贸区的政策措施对闽台投资的贸易效应,剖析台企在闽直接投资对闽台贸易的影响机理,即台企对闽的直接投资引起了闽台两地间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提出福建自贸区应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促进闽台金融深度合作,形成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试和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开放局面,积极引进台商投资,促进闽台间贸易,衔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为营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在贸易、金融、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福建自贸区肩负着探索两岸经济贸易交流新模式、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使命。基于此,本文纵观世界自贸区的历史,立足于福建自贸区的现实情况,对自贸区作进一步的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国家实施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这也是新一轮我国对外改革开发的重点.南平市毗邻福建自贸区的平潭综合试验区,应抓住机遇,主动对接,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文章着重分析了南平市经济发展现状,从创新体制,人才政策,旅游,文化创意等几个方面提出南平对接福建自贸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福建自贸区运行以来的一些问题,文章尝试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分析福建自贸区内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协同效益,并以促进价值链协同优化为目标,探讨应用云计算技术促进自贸区价值链协同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设立的自贸区本质上是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上海自贸区重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及推动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承担着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任;福建自贸区以“对台湾开放”和“全面合作”为方向,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于自贸区的未来发展,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尽快制定《中国自由贸易区促进法》,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对接,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助推了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福建自贸区实施了"单一窗口"、试行台商协会总担保制度、加快农产品通关速度、试点采信台湾认证制度等贸易便利化措施,有效地扩大了闽台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了农产品贸易在闽台贸易中的比重、降低了农产品贸易成本、扩大了引进台资规模等,今后应在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实现政府职能转型、探索闽台农业产业合作新模式、注重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制度创新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视角实证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引起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GDP增长率、传统要素及创新要素的流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具体来看,上海、广东和福建的自贸区都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的GDP增长率,广东、福建和天津的自贸区对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流动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福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增长呈现倒U型态势,天津自贸区对GDP增长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仅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对传统要素流动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选取我国20个省市季度数据,以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4个自贸区为例,采用反事实分析法,通过对比自贸区政策实施前后地区经济反事实值与真实值差异,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发现,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自贸区的设立通过进出口以及投资等途径促进了各个省市GDP的增长,且其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制度红利的释放,并且改革效应大于开放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上海自贸区带动了上海和周边区域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建模和仿真实验的方法,检验上海自贸区对自贸区周边产业片区以及上海经济腹地的经济、政策和人才的溢出效应。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上海自贸区效应溢出系统关系模型,使用上海自贸区运营数据,利用VENSIM平台进行仿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人才和政策的发展,但目前的溢出效应多集中于短期的资金、人才以及政策溢出。因此,上海自贸区亟需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体系以及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方法,以期达到对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可持续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需要大量创新创业人才,而高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创新创业人才输出的主要端口。为抓住此契机,本土高校应致力于解决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完善阶梯化、系列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引入创业孵化等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构建系统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为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输出更多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福建自贸区自成立以来,信用体制不断完善,如何充分利用自贸区信用体系建设,解决自贸区内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本文通过自贸区信用支付系统设计,提出实现信用支付系统的具体步骤,旨在通过自贸区信用环境实现交易支付最优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