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石油的需求。这样一来石油在我国的能源中地位也越发的高,而在石油企业的运转中,成品油的销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以往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成品油在销售的时候都会受到很多不同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现阶段在我国的石油公司中,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在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只有更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成品油进行更好的销售,并且帮助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这一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够成熟,本文主要针对成品油销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思路及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姜兰 《中国石化》2012,(10):35-36
目前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经营成品油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自有加油站自主经营,直销客户、批发客户分销的经营模式。成品油损耗过高在一些企业仍然较为突出,降低油品损耗是企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和生产生活对汽油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如何保证成品油运输的稳定性是当前亟需面对的问题之一,管道运输是当前成品油主要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方便、快捷,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成品油在管道运输时会产生管道输送损耗,产生了浪费现象。笔者以成品油管道运输为立足点,对管道输送中产生损耗的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提升成品油管道计量管理,以降低管道输送带来的损耗。  相似文献   

4.
张羽 《化工管理》2016,(30):64-6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石油行业也赢来了大好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辆的迅速增长,也为成品油库的大量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对成品油库的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在成品油库管理工作中,自动付油控制系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系统,其是实现油库装车以及管理自动化的技术保障。因此文章重点针对自动付油系统中的安全性、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予以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石油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今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升高,为了满足我国人民对石油的需求量并减少材料的损耗,我国应当改善惯用的石油炼制技术,从中寻找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与减少能源供给和原材料损耗的方法。文章结合我国现有的石油炼制技术,加强对加氢催化剂技术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毫不夸张的说石油作为社会上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我国从二十世纪末就变石油出口国为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也在逐年递增,而我国也在尽力解决石油大量进口的问题,石油企业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在石油勘探以及石油开采等方面寻求进步与创新,以降低中国石油的进口量,促进中国相关石油企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本文,我将分析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储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成品油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源供给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成品油在油库中进行存储或装卸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油气挥发,不仅出现了油气损耗,还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威胁到油库安全运行。在油库中有效应用油气回收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论文主要对油气回收技术及其在油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自然资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石油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人类对石油源源不断的需求,造成了石油产品价格成倍增加的局面。成品油的少许损耗都将使企业受到一定的损失并影响周边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成品油储运中耗损与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区域炼油工业发展不平衡,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炼油工业较发达,其他国家炼油工业欠发展,炼厂规模不大,炼油设施有待改善。长期看,东盟多国都有炼油设施技术升级与改造以及炼厂新建需求。由于紧邻亚洲石油贸易中心,市场竞争压力大,加之碳中和目标的承诺,预计大洋洲地区炼油工业将面临更大挑战。RCEP区内成品油产量低于需求量,呈供不应求态势,同时区内国家成品油供需不平衡。以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为主的消费国,成品油产量低于消费量,为区内主要的成品油进口国。RCEP区内进口油品以石脑油、液化石油气和燃料油为主,汽油和柴油也需要进口;航空燃料供大于求,可少量出口。预计未来区内成品油产量仍低于需求量,且供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原油、成品油的消费状况和进出口状况,对与石油市场相关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未来10-15年全国成品油消费总量增幅将继续维持平缓增长势头。由于乙烯和对二甲苯需求量的稳步增长,对化工轻油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建议在原油加工量一定的情况下,应将有限的石油资源优先保证化工产业发展,抓紧实施石油替代和燃料多元化战略,加快替代燃料的开发,尽量减少交通用油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石油工业以及其他能源行业是保持我国经济水平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的增多,我国石油能源逐渐紧缺。由于我国大力提倡节约能源,石油工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存在的意义,以及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社会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能源耗损问题的发展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我国能源企业中,油田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开采石油、石油运输加工中,都会产生大量能源消耗,其中电力能源消耗是十分巨大的。而要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就要在油田建设中加强对高压电力线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各国军事越来越强大,机械化的军事力量少不了石油。石油的开发力度以及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增大了对石油的需求量。石油开采的方式也在逐步多样化,然而与国际开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对过去石油开采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油品产出后,其储存、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都会出现油品损耗,而这种损耗会让石油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基于此,文章先对油品消耗的成因进行了探究,而后阐述了油品损耗与计量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通过强化计量管理实现油品损耗降低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加强石油储备是应对石油供应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完整而科学的石油储备体系不仅包含原油储备,而且应包含成品油储备。新近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将成品油储备纳入发展战略。借鉴国际经验,立足现实国情,我国应发展中央、地方、国企以及民企共同参与的四级成品油储备体系。改革成品油进口专营权和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是推进成品油储备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正在迅速增加,石油作为国际能源中的重要组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国的石油企业也在快速发展中.同时,石油运输企业也随着这股浪潮不断的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就应该对其运输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即是对我国石油运输中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石油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发展现状,并指出了目前我国石油运输成本过高、运输资源浪费以及运输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同时针对于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北石油襄阳分公司2011年油品销量突破45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8.4%,零售量比上年提高25%,实现了较快发展。该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注意抓住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2011年襄阳市GDP总量为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成品油市场需求量由2010年的58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67万吨,增长15.7%。襄阳石油虽然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只有67%,但通过新建、改造加油站,扩张零售网络,增加网络功能等,使其增长率高于襄阳市整个成品油市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而石油这种不可再生长能源却越来越少,在中国,虽然我们也有自己的油田,但是我们自己开采的石油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量,也由于技术问题,在石油的开采中,存在着部分石油无法开采的困境,为了减少石油从国外的购入量,也为了油田中的石油能得到充分开采,石油开采方面的专家们研究出了水平井复合射孔技术来开采石油。本文就主要对水平井复合射孔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进行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石油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对石油钻井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开采设备都应用于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中,推动了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现状、石油钻井的主要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升石油的产量,进而有效的缓解能源压力,而要想提升石油的质量和产量还需要不断的强化内部的管理工作。石油开采和生产中设备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加先进,这也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油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油田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