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以及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对于合理分配金融资源、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乃至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普惠制金融、引导金融企业服务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完善中小企业财政扶持体系与财政风险投资机制、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以及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特征是经济增长停滞不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是收入差距扩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较好地控制收入差距扩大,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分析我国身处"中等收入陷阱"边缘的现状,指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一步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明显放缓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那么,我国是否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又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文章从经济思想理解政治问题,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两方面进行论述,指明中国定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经济发展瓶颈,达到经济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标志着中国终于走出"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向"上中等收入"行列,但因此困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中国也日益凸显。从国际上看,从中等收入经济体步入高等收入经济体的过程中,将面临许多难题,但也是一个国家机遇与挑战共存的重大变革时期。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入手,深入分析中国为什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借鉴各国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战略,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个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中国正是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对于如何跨越这一议题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介绍了中国的经济现状,然后结合中国人口现状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来讨论"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石新波  刘仕队 《商》2012,(15):93-94
"中等收入陷阱"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尤以拉美、苏东国家为典型。当前,我国刚刚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瓶颈。本文在总结了拉美模式的困境基础上,分析了冲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三个错误倾向,进一步提出了超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1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10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了双向FDI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陷入组外商直接投资(IFDI)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对外直接投资(O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主要依赖OFDI拉动经济增长,I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和陷入组双向FDI的交互项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IFDI和OFD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经济体应着力促进双向FDI协调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促进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出口、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广州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可能性,以及深层原因分析,提出了广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建议,即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是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四大发展战略为实施改革创新统领、重塑动力机制、结构优化为先、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9.
范洁 《商业时代》2012,(33):4-6
包容性增长主要强调经济过程的平等参与和经济结果的公平分配,而中等收入陷阱一般表现为经济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升级艰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腐败频发等主要特征。包容性增长与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工业化、城市化及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学术热点和政策焦点,而且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机制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两个重要理念。包容性增长与中等收入陷阱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即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用"包容性增长"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规避五大风险:一是规避"金融陷阱",金融改革应慎之又慎;二是规避"美元陷阱",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三是规避"人口老龄化陷阱",缓解"未富先老"的经济压力;四是规避"捧杀陷阱",韬光养晦;五是规避"民主政治陷阱",确保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比较优势战略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本文对产品空间理论进行拓展,提出了包含比较优势、制度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国家竞争空间理论,并采用整体网分析法,通过研究1995—2014年样本国家的出口数据来考察中等收入国家的比较优势战略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可视化样本国家竞争空间的演变过程,结合面板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比较优势陷阱"的存在和发生机制及一国制度环境对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呈现专业化生产趋势;"上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是"比较优势陷阱";一国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2.
陈和午 《大经贸》2011,(4):66-67
在20l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4285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毕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日益积聚,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在不同程度地加快凸显,如何在转型发展中跨越这些"陷阱",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必...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教育如何发展才能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理论中有三种关于国民收入陷阱的理论,即低收入国家的"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高收入国家的"代际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通常指的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发生的经济波动或停滞状态。这个概念在2006年被提出以后,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为此发表了研究论文。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与其他两类陷阱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三者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目前,中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持续发展,国民收入持续增加,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等收入陷阱"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由于无法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经济发展陷入长期停顿、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的现象。由于很多国家在经济增长潜力、人力资本、社会贫富差距、对外商的依赖程度等方面的差距,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为数不多。我国应规避金融风险,慎重进行金融改革,以缩小贫富差距为切入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产业结构,助推经济增长,优先培育国内市场,减少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根据以往各经济体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问题,极有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中国国情,汲取他国在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时的经验教训,以寻求帮助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再次聚集于"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及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进程表明,收入分配不均和不平衡在诸多因素中是影响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出发。本文运用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与跨越陷阱之间的均衡互动关系理论分析宏观构架,剖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向东 《全球化》2017,(2):85-102
中国经济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成为保持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健康发展的主动力之一,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含金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助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近年来,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仍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呈放缓迹象,且不再具有全球领先优势。未来5~10年,中国劳动生产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依靠就业人口数量减少来实现,而应依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创新的效率来实现。政策措施主要是: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强化职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的内在基因,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保护知识产权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梳理并讨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其次阐释了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起飞之后所面临的FDI低端锁定的挑战;最后提出并讨论了基于制度发展之下的FDI结构升级以及双向OFDI结构调整的中等收入陷阱跨越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曦 《商》2014,(30):188-18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在这过程中,中国应该吸取国际经验,采取积极措施防治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文针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分析探讨,以期研究出一系列防治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措施,为我国社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