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思考·周萍华·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外商投资比例低,资金不到位,投资不实。很多地方与外商协议项目多,金额大,但外商投入金额很少,实际利用外资源与协议额差额较大,资金到位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物投...  相似文献   

2.
章分析了浙江省利用外资从“三来一补”到对外借款,再至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浙江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进一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林业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概况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林业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我国林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规模上利用外资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各年有所波动;在资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辽宁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还存在着政府干预严重、产业分布不够合理等问题。辽宁省应从减少政府干预、加强软环境建设、引导外商直接投资重点产业等方面更加有效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5.
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资本流动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的主导形式,产业投向、引资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如何创造条件与国际接轨,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和水平,是我国“十五”期间利用外资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结合现状分析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均衡各产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加强省内各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均衡对各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改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外资对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分析了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状况、外资的行业和产业分布特点、利用外资对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通过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在全国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规模偏小、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西部地区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和投资方式,统筹区域发展、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商直强投资。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怎样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方向是我国利用外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在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的条件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从而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新增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更要注重对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进行调整。在以后的引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房晶 《商场现代化》2005,(30):42-43
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证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促进了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机械工业利用外资的管理工作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认真分析总结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利用外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远强 《财贸研究》2005,16(3):6-10
从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对我国1986年以来利用外资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利用外资尤其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质量方面存在着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雷欣  覃思 《商业时代》2012,(15):49-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路线指引下,开始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试图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然而,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拓宽,区域之间外资分布的不均衡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发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现象明显,但非均衡程度在波动中逐步降低;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东、中、西部之间的非均衡程度是导致其地区分布非均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过去30多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已经基本解决了我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而资金也出现了相对富余。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阶段。广西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仍保持强劲的外资吸引力,是广西利用外资的主要区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形成产业聚集区,凸显"两区一带"经济区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工业内部的分布及其对山东工业结构的影响,并针对工业部门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外资促进山东省工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商引资规模在连年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年来.河南省的利用外资水平虽然也在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河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较小,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在结构、效益以及引资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举借外债与直接投资选择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朋 《国际经贸探索》1997,(1):39-41,63
本文就目前占我国利用外资主导地位的举借外债与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并从问题形成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及低效的投资体制造成的利用外资方式选择上的误区。作者认为,外债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方面的长期效果较直接投资为佳;我们应重视目前利用外资两种形式变化背后所存在的体制问题,在加强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同时,下决心改革国内的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实践证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促进了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机械工业利用外资的管理工作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认真分析总结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利用外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热门产品领域,利用外资重复建设的项目十分严重。部分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热门行业和产品已经出现合资过度、能力过大的现象。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竞相投资热门领域,经营相同或相近的…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46.6亿美元。仍然存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偏小、各市州利用外资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加强对FDI投资领域的引导;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立足吉林省自身的比较优势,抓住国家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的重大历史契机,扩大吉林省利用FDI规模;优化FDI投资的软硬环境,确保吉林省利用FDI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46.6亿美元。仍然存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偏小、各市州利用外资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加强对FDI投资领域的引导;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立足吉林省自身的比较优势,抓住国家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的重大历史契机,扩大吉林省利用FDI规模;优化FDI投资的软硬环境,确保吉林省利用FDI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额直线上升,从1993年开始,连续五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98年被英国超出才退居第三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渠道。众多外商前来我国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从产业的角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影响。一、1980年以来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变化1980年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逐年增加,1993年以后增加得更为迅速。1979-1992年外商累计直接投资额为344.18亿美元,而至1996年累计投资额已达1751.62亿美元(见表1:我国利用外资发展情况)。外商直接投资在总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等方面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方式。1992年,在我国签订的直接利用外资协议中,外商独资经营方式涉及的金额为218.07亿美元,占此期间我国签订直接利用外资的2599%,而1993年到1995年,在我国对外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协议中,外商独资经营方式为860.63亿美元,是1990年到1992年的395倍,占三年中我国对外签订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