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是1978—1988年的"粮食产量战略"、1989—1997年"农业和乡镇企业并举战略"、1998—2003年"农业结构调整、减负增收和小城镇战略"、2003—2013年"三农统筹、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战略"以及2013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阶段性战略的延续和在新时代的提升。乡村振兴绝不能割裂历史,不是用一个战略去否定另一个战略,也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转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理解和实践必须统筹在我国农村发展各阶段的战略中,注重衔接性和延续性,科学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人"和"物(景)"两个基本维度,关注"必须留在乡村"和"不得不留在乡村"的两类人。重视乡村振兴实践中"不变的"和"可能变的或应该变的",在"不变前提下"抓"可能改变的和应该改变的",走差异化道路,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已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之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相互促进,其协调发展的结果是城乡融合。分析了阻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提高协同发展水平,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健全区域市场,推动经济、社会与企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在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资源不对等,产业发展不协调,极大地制约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根据各个地区的需求科学配置所有的生产要素,推动农村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主线是形成该区域内产业经济高度集群发展的产业链。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研究主题。迈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具体表现为传统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多年的推动和创新中,呈现明显"松动"状态,"三农"问题也得到初步解决。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国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且初步形成了发展框架和明确目标,即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衰退现象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规律,关键是找准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和乡村振兴的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高度契合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演变规律,又是党中央着眼于四化同步、着眼于全面实现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一般性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道路选择。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应是:以深度贫困和衰退重点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以激活要素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全局,针对城乡二元现实和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乡村振兴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拓宽乡村振兴实施途径,构建乡村振兴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后劲,推动乡村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要实施的七项重点战略之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不仅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动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在我国乡村振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指出了当前乡村发展出现衰落趋势,人口数量减少,城乡不协调问题突出以及缺乏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因而结合问题进一步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融合、注重绿色农业、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浦东新区一直注重农村地区作为国际大都市郊区的发展定位,高度重视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上海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后,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实质,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紧密结合新区实际,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明确以"更高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主线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9.
任玉霜  刘宁 《山西农经》2020,(6):19-20,23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阐述了城乡融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从1990—2017年世界各地区农村人口的递减趋势中得出传统乡村必定消亡的结论。20世纪30年代到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要更加明确地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构建治理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及传承优秀文化五大方面进行探讨,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艳萍 《农业经济》2018,(12):68-7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在深入了解我国城乡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析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振兴路径对于突出乡村地域功能特色,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文章从乡村地域功能的角度探析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通过对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振兴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发展功能指数其生产发展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35~0.265,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豫南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中值区集中在豫东北,低值区集中在豫中城市群。生活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15~0.205,低于生产功能指数,呈现出地带性分布特征,生态功能指数介于0.025~0.019,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伏牛山区。总体功能指数介于0.105~0.645,豫西大于豫东,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结论]城乡融合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路径就是补齐乡村的不足与短板,发挥城乡融合优势,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来看,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阶段性要求,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应基于对乡村地域功能格局与演变规律的科学认知,立足于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及地方发展基础,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指导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体系,总结和梳理不同功能类型的乡村地域空间存在的功能缺陷,分析资源整合方式,促进乡村重构。  相似文献   

13.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受区域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滞后。新时期,亟待厘清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以黄土丘陵沟壑区5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状况,结合相关分析探析“城”和“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 (1)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城进村衰”问题加重。乡村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略有发展,但环境系统有一定程度衰退,而城镇化水平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2)区域城乡互动关系已趋稳定,城乡耦合模式以“中—中—高”、“中—低—高”为主。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以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为主。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缩小。(3)城镇化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乡村的作用较弱。结论 乡村发展滞后是制约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旋律。长三角地区"三农"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城乡统筹水平最高、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在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长三角地区既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有必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找差距、补短板,勇创新佳绩、续写新辉煌,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样本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颁布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道路。采用定性分析法,研究了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和模式,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问题,从农村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以确保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多功能视域下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是一个有机体,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意,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更是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无限空间。文章从城乡、工农演进的视角分析了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功能演进与乡村发展的关系,研判了我国农业多功能性的进程与乡村振兴的策略,揭示了"农业提质增效政策转型—农业多功能性回归—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在明确生产主义导向下我国农业功能单一化造成乡村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政策转型、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省成都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今年以来,成都市为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西控"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集约发展,将崇州市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列为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全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崇州市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地处西部龙门山脉中段,居"成都黄金旅游带"中心位置,也是成都"西控"战略核心腹地。项目紧扣"西控"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应多领域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科技兴农与教育兴农,加强城乡融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用地保障与改革,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历史性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城乡资源配置被边缘化的问题,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现代化。回顾我国发展进程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道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容性较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城乡空间结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等层面进行战略统筹,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理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以数字科技赋能城乡产业,孕育更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