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多维贫困视角出发,实证检验农地流转行为对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作用效果,并探究其区域异质性。结果发现:农地流转具有较为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观察到农地流转使农户在收入、健康和主观感知维度的贫困状况得到了缓解,但在教育和生活水平维度并不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不同流转行为的减贫效应存在不对称性,农地转出更能改善农户的贫困状况;不同区域农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减贫效应最弱,但相比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也更为严峻。因此,因地制宜地推动农地流转是缓解农村地区多维贫困进而消除相对贫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全面脱贫攻坚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地流转减贫效应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湖南省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农地流转为核心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民族因素等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对贫困发生率的弹性系数为-0.02,并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因素对贫困发生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1和0.051,并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建议合理加大贫困地区农地流转,形成规模经济,以达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有助于贫困地区的脱贫。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时空引力模型,以1289个农户家庭为样本分析新时期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家庭个体因素仍是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大多农户倾向于选择代耕代种模式流转农地。此外上一期农地流转参与情况与空间变量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在分流向、区域以及分模式中都表现出较强的显著性。因此,本文认为要通过抓住农地流转的契机促进资源配置功能以及地区经济发展,首要的是要平衡农地流出和农地流入的关系,促进区域间农地流转均衡发展,并基于不同的目标选择农地流转模式;同时,也要着重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让农民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分享农地流转的市场红利。  相似文献   

5.
为全方位地分析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风险,本文引用层次全息模型,将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为5大类别,基于双重标准风险矩阵与多重标准风险矩阵评价准则,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风险源进行过滤与评级,得到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主要风险源包括:非农化、生态破坏、经营管理、合同执行、冲突协调、流转法规等,为研究农地流转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大财政支农强度,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1)中国的贫困发生率、耕地流转面积在省域层面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贫困发生率与耕地流转面积之间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2)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省份的农地流转会间接促进本省的农村减贫;(3)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减贫的过程存在门槛特征,在农业生产效率及经济发展水平两个门槛解释变量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分别呈现出持续上升和先升后降的特征;(4)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在农林牧渔总产值较低的省份中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更强,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较高的省份该作用则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要解决好中国的贫困问题应全面统筹,注重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全国各省农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实现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农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做法:由单一的转包到形式不断创新 在江西省,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农村土地流转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久,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就开始了.1997年春,上高县界埠乡光明村西头村民小组试行耕地"反租倒包",村民简开发出租金4200元倒包水田12亩,连同原有的12亩承包田,分别种植水稻、棉花、甘蔗、油菜等作物,当年获纯收入1.1万多元,曾经引起当地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的地权配置效应研究——基于CHARLS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耕地经营权配置的影响,并探讨了流转中耕地的流向。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促进耕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而且随着农地流转程度的提高,耕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越多的家庭越有可能参与农地流转,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家庭越可能租出耕地,无地少地的低收入农户很难从农地流转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农地非农化的选择价值、不同权利主体在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变化、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多,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方面,尤其是如何把福利测度方法运用到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测度研究较少。因此,结合城市流转的特点,构建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效应的理论框架,探寻农地城市流转社会福利效应的测度计量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农地有序流转、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并引入农地确权颁证变量,根据陕西90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流转选择及流转规模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民是否流转农地及农地流转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大于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和强化农地禀赋效应等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出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增强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需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地确权颁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促进农民农地流转参与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探究不同规模和契约下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减量使用的影响机理,为协调农地流转与化肥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ESRM)。研究结果:(1)全样本农户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农地转入对农户化肥使用强度影响并不显著,种植产业结构变化会引起化肥使用量的巨大变化,机耕道路的完善、农户人均收入的提高有利于化肥减量,有灌溉设施反而会增加化肥使用强度,东中部化肥使用强度也高于西部地区。(2)针对不同规模和契约的分析表明,规模流转有利于发挥地权流动性效应,流转期限延长则可以稳定转入土地的经营权,从而显著降低农户化肥使用强度,同时,规模流转农户化肥使用强度主要受土地质量影响,而小农户化肥使用主要受种植产业结构、机耕道路、灌溉设施、人均收入等因素影响,相较于长期流转,短期流转农户更受限于家庭收入、农业劳动力、年龄等因素而过量使用化肥。(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扩张对经济作物种植化肥减量作用更明显,而长期流转对粮食作物种植化肥减量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影响因不同规模与契约而异,政府应协调推进农地流转和化肥减量运动,改善地权流动性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保障地权稳定性以优化农地投资决策,还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租”,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指出,“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就存在地租。”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探讨我国土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有助于摆正农地流转收益博弈关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要求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了2007-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模型,针对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进行具体研究,从规模、结构和技术几个方面讨论了农地流转因素带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总经济效应的直接影响为负向影响,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会间接降低农民的经济水平,而规模化的农地经营方式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此外,农业投入量和机械化水平也会影响总经济效应,并且农地流转带来经济效应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户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将导致农地流转市场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基于禀赋效应中"人对物"、"物对人"及"人对人"的3类互动关系,构建"农地确权—农地特性—交易对象—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揭示农地禀赋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象歧视性根源。利用全国4105个农户样本构建IV-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禀赋效应具有对象选择性与歧视性。特别是当农地流转对象是规模经营主体时,农地确权是显著增加农户的禀赋效应的重要因素,即使强化外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化解农户对农地保障价值的依赖性,亦无法降低其农地禀赋效应。由农户与农地的情感关联所决定的农地心理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诱发农地禀赋效应的重要根源。本文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地征收、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征收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降低0.039%,表明农地征收会降低农民人均收入;农地流转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提高0.011%,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地在征收过程中,应提高土地补偿费及农民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著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规避地方集体经济组织的道德风险,通过选取3种农地流转模式,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方法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败德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构建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从委托代理机制完善、流转程序、道德意识、奖惩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约束集体经济组织败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农地城乡流转中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行为,行出结论,中央政府要有效控制农地城市流转,应减少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农地流转的净收益,增加农民保护农地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