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耘 《农业经济》2018,(2):22-24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发展优势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乡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典型,同时,城镇化发展又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关系为主要研究脉络,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并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我国乡村旅游需要在人文环境、生态理念、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政府部门协同等方面完善互动机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与载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二者之间之间存在着科学的融合机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境遇出现改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质量融合,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病"与"农村病"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作为"环保产业"和"朝阳产业"发挥了其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加速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进程。因此,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生态化转型不仅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导向。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转型案例说明,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需要以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核心、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途径、环保技术为支撑,满足乡村发展的生态经济需求,深化绿色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并非是唯一的出路,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本文中,笔者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关概念入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剖析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战略耦合机理,梳理江苏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推动江苏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之下,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从理论的维度来看,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效益是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契合点。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削弱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从政府调控机制和产品创新机制两个方面寻求乡村旅游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的新态势,逐渐形成乡村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建设特色城镇,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任玉霜  刘宁 《山西农经》2020,(6):19-20,23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阐述了城乡融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从1990—2017年世界各地区农村人口的递减趋势中得出传统乡村必定消亡的结论。20世纪30年代到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要更加明确地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构建治理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及传承优秀文化五大方面进行探讨,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涵盖人口聚集和产业集群的系统性社会化工程,而乡村旅游则通过"游客搬运"带来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因而具有强大的区域发展协调能力,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依据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究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机理作用,探讨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模式。[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吉林金州乡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构建乡村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结果]吉林省金州乡作为吉林省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试点区之一,该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通过全域范围内发展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为国内农林复合型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但是该模式在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形式、管理机制与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结论]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区位条件和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建设不同主题乡村旅游小镇是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以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方法]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6 年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运用GeoDa软件计算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特征。[结果]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协调,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 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发展缓慢;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不一致,呈“反向”分布态势; 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较弱,各县域单元临近区域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性,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结论]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低,发展慢,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关联性弱。丘陵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应充分发挥丘陵地形优势,提升乡村品质发展丘陵沟谷乡村游; 发展河谷江滩乡村游构建养生养老体系; 延续丘陵文脉,优化乡村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点,是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者。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分析成都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成都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危害了生态环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并完善成都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代化农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以期为成都地区及其他类似的城市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逐渐形成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乡村民俗、自然景观、田园风光等为核心的新型旅游模式。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核心产业之一。然而在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价值来说,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剖析了乡村旅游价值体系基本状况和形成机理,进而分析了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及以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等策略,以满足江苏省乡村旅游的生态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晟  徐翠剑 《山西农经》2022,(22):35-37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协同发展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领先乡村发展的现状导致城乡人力资源出现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不高、乡村人力资源结构持续恶化、乡村体制难以吸引城市人力资源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人力资源视角提出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强人力资源流动性、创新就业形态、优化人力资源分布、活用数字技术等措施,以期推动城乡人力资源更好地协同发展,提高两大战略双轮驱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想对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行研究,就要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提出的新要求,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新型城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倍受瞩目。可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在保持乡村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点指出了若要保持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