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EPC/RFID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物流新技术,通过赋予物品全球惟一的产品代码,借助射频RFID标签采集数据,而后经由互联网实现数据在供应链之间的互换和共享,将大大减轻传统供应链中存在的“牛鞭效应”。本文介绍了EPC系统(物联网)物品识别模型的实现,并对物联网的拓展应用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RFID的物流跟踪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 技术在商业及物流企业的发展应用RFID 射频技术是本世纪的十大重要技术之一。RFID 芯片存储大容量信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射频传输技术来传递数据信息。当RFID 电子标签位于一个RFID阅读器的有效范围时,RFID 电子标签将内存的信息自动发送到RF  相似文献   

3.
继条形码技术之后,RFID是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通过RFID,可实现全球物品信息自动识别和实时信息共享,我们看到,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全球获得了共识,并得以迅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崛起,作为最大的消费国之一,必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大国,社会各界对RFID技术也予以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以实现无接触性的信息传递。本文先简单介绍RFID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和优点,再从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汽车安全防盗系统;遥控车门系统(Remote Keyless Entry)三个方面谈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小鹏 《商》2014,(36):168-169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实物资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地记录和反映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部门间调拨、日常维护、盘点、处置等过程。本文结合射频识别(RFID)技术,提出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运用RFID技术进行固定的管理,识别和采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信息,能极大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智能标签因其数据存储量大、读写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读写距离远等显著的特点,正得到快速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特流管理、物品追踪、防伪、变通、动物管理等领域。本文就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技术优势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对该技术在现代智能化物流管理当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毛家明 《中国报业》2011,(10):57-58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延伸出来的概念,它不是一项技术,而是技术的发展方向;它不是改变生活方式的手段,而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本身。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相似文献   

8.
毛学麟 《新财富》2007,(11):41-41,44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是一种内含无线电技术的晶片,晶片可写入包括产品类别、位置、日期等信息,并且在进入磁场区后,晶片可透过扫描器感应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相对广泛用于产品识别的条形码,RFID的存储量更大,识别和读取的时间更短,因此被认为将逐渐取代现在广泛流行的条形码系统,此外,RFID都有独特的电子编码,并可以加密,在集成多种附加功能后,在烟草、金融、制药等方面也将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可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可将IC芯片贴在所需管理的物品上,特别适用于现代商场管理。利用射频技术将IC芯片内存储的辨别信息传递到系统终端作为追踪、统计、管理、存货控制等识别用途,是目前商品流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逐步取代条形码技术,从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目前在业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由于可以通过将芯片植入物体内部,并识别之,特别适用于现代商场管理,本文介绍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商场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RFID概述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RFID在历史上的首次应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方借此识别己方飞机和敌方飞机.此系统称为IFF(Identify:Friend or Foe)。  相似文献   

12.
王亿  徐伟 《北方经贸》2011,(9):178-179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实质是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物联网技术在校园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结合互联网、3G技术进行组建,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锁定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应用于校园内的人员管理、设施管理、人群流量调控以及意外事故快速定位响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为了切实打造“仙作”家具这一区域民族品牌,提升区域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质量管理模式,福建省术雕古典家具产品质量监饼检验中心根据仙游县质监局的要求,拟推出“第三方红术家具RFID防伪识别系统(植入式芯片)”,即以第三方RFID防伪识别系统为基础,启动产品质量溯源机制,对红木家具进行三重质量服务(鉴定红木材质、识别防伪信息、进行服务保障)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业》2005,(9):56-56
由于水有吸收无线信号的物理特性,所以冷冻食品使用RFID标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个装有冰淇淋的箱子,内部会有湿气,外部会有水珠或结霜,因此在读取RFID标签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尽管如此,冷冻食品供应商以及其它冷藏物品(例如医药品)的制造商,也开始对沃尔玛和其它要求它们在托盘和包装箱上使用RFID标签的零售商做出响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成本的降低及信息传输的标准化使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为RFID技术在现代制造业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成了当前制造企业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RFID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第一方面:研究R FID技术在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运作;第二方面:研究R FID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最后总结R FID在制造业中的优势并给出企业应用RFID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研究RFID技术对于优化和改善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所起的作用。从协调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而言,RFID技术的应用将会提升供应链绩效,真正实现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RFID技术简介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RFID标签和RFID阅读器之间的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识别和数据采集的目的。RFID基本系统由作为系统数据载体的RFID标签、负责标签信息读写的阅读器、以及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的天线共三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国际上射频识别标准组织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电子标签的关键技术和发展前景 ,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实施策略。目前信息技术已经从人与人的 通信,逐步扩 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国际上对物品的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很快,RFID电子标签扮演了 重要角色。电子标签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石,可以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追踪,但也带来了数据 碰撞、保密性差等问题,通过采用防冲突机制和加密技术等,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利用 RFID电子标签实现物品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技术 发生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技术。与传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和光学识别技术相比,射频识别技术不但可以使电子标签和读卡器之间实现无接触.而且可以实现多个标签的防冲突操作,从而可以解决很多传统识别技术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油管道防盗对自治式协同服务的需求,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中的芯片与阅读器之间数据与能量传递的原理,采用模糊控制技术甄别被盗及时告警管道被盗点的位置。通过自治式服务协同来动态组建和主演化OV在Internet计算环境下控制预警系统,确保系统在可信框架内实现预定石油管道防盗功能。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定位误差小、网络响应时间短、作业成本低等优点,可检测管道泄漏孔洞尺寸≥2mm,被盗点定位精度≤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