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高端啤酒的利润高于中低端啤酒数倍,中高端啤酒市场成、勾啤酒企业争相发力的目标。预计到2013年.全球高端啤酒市场总容量将达到6550万千升,比2006年提高74.7%。亚太地区将增长125%,达1550万千升,主要受中国市场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电子外贸》2005,(5):14-16
以资本为纽带,将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厂商以及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巨头进行划分,归纳出中国啤酒行业九大“啤系”。可以预见,伴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并购整合的进一步升级,这些出身名门的“啤酒贵族”将成为引领行业的生力军.中国啤市“整合终结者”亦将从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曾振波 《商界名家》2006,(11):100-101
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南宁万力啤酒厂,高调进入广西市场。然而,5年之后.青岛啤酒在广西市场份额跌破历史最低.临近20%.广西市场南北全线告急,仅青岛啤酒基地市场南宁、及后院百色、北部湾尚存一线生机。期间.青岛啤酒广西分公司四易帅才,而几任封疆大吏无一能扭转市场格局.甚至越搅越混,惨淡的经营业绩已几乎让所有的集团高级将才视广西市场为烫手山芋,无人敢于接管。  相似文献   

5.
刘志明  英昂 《商界名家》2004,(11):33-37
狮王啤酒,拥有160多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第二大啤酒生产商。在进人中国市场10年后,狮王这回居然主动选择了退却。  相似文献   

6.
吴勇毅 《广告大观》2007,(5S):66-68
背景链接:2006年1月19日,在福建雪津啤酒身上发生了惊天之举: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突然宣布,砸下巨资58.86亿元(约合6.14亿欧元)价格,收购中国福建雪津集团100%股权。2006年12月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更名为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这看似“不起眼的变动”里面,却是中国啤酒业重新布局与洗牌的暗流在汹涌澎湃。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啤酒地区割据的生产方式,中国啤酒产品高度的同质化.使得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地理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本地区啤酒品牌具有高度的忠诚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8.
婷婷 《中国广告》2010,(8):18-21
哈尔滨啤酒是世界杯赛场上引人注目的中国消费品品牌,让我们走近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现在又最时尚的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9.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许志绮 《北京工商》2003,(11):50-51
现如今,喝啤酒成了中国人的家常便饭,散装啤酒已难觅其踪,代之以瓶啤、罐啤加扎啤。上点儿年岁的人没有不知道中国啤酒老字号双合盛的五星国宴啤酒,但真正了解双合盛啤酒企业的人并不多。 啤酒是中国酒类中最年轻的一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中国人生产啤酒和喝啤酒的历史不足  相似文献   

11.
建兵 《商界名家》2006,(5):36-38
外资啤酒的攻势如潮。2006年1月.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比利时英博啤酒以超过58亿成功收购净资产5亿的福建雪津啤酒.除此之外.英博还收购了珠江啤酒25.31%股权。浙江KK、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中国的啤酒业务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目前全国大型啤酒企业之一,属于国有大型一档企业,下属15个分公司及子公司,主营啤酒、饮料、矿泉水、调味品、RNA等产品。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募集设立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全公司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资产42亿元,有职工8700人。1999年在全国首先突破生产啤酒100万吨大关,成为第一家提前完成“九五”规划的重点国有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9.58亿元,实现利税8.09亿元,上缴财政4.96亿元,分别居同行业之首。燕京啤酒目前是国家经贸委重点支持的全国512家大型企业之一,并被原国家轻工总会纳入重点支持的三大民族啤酒企业。燕京啤酒清爽怡人,口味纯正、柔和、爽口,以独特的风味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燕京啤酒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1997年“燕京”商标被国家工商局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3.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14):A028-A029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啤酒论坛上。对今后10年到20年中国啤酒行业将如何发展,啤酒工业协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今后啤酒行业将出现以大中型啤酒集团为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大中小型企业并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型啤酒集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取得跨国啤酒集团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实行强强合作,越做越强,成为中国啤酒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导言 十年,对别的行业也许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在历史的长线上,甚至不足以成为一个小点。但是对啤酒行业来说,这十年的变化是惊人的。啤酒行业在中国发展不过百年,今天的成熟度却令人吃惊。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行业螺旋上升。资本力量在这个行业里空前集中,巨头们的战争似乎永无休止。这场啤酒大战的发起人不是别人,是华润前掌门宁高宁。  相似文献   

15.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5,(11):A028-A028
塑瓶啤酒一直是行业内比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尤其是纳米技术开始应用,塑瓶啤酒的增长速度也逐渐加快。据悉,2005年全球用于生产塑瓶啤酒的PET将达到100万吨以上,亚太地区将达到23.5万吨。中国作为世界啤酒生产大国,塑瓶包装必将与世界同步,因此塑瓶啤酒的推广也提到生产企业的日程上来。然而从目前推广情况来看,塑瓶啤酒还处于小量试用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文生 《消费经济》2000,16(5):25-29
一、中国当前白酒产业发展突出的四大特征 1.白酒总量及占有份额持续回落 1981年全国饮料酒总产量为466万吨,其中白酒占55.2%,啤酒占20.4%,葡萄酒占2.5%,黄酒占12.3%,果酒及其它酒占9.6%;1998年全国饮料酒总产量约为2750万吨,其中白酒占20.49%,啤酒...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回顾:中国啤酒的分水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04年的中国啤酒,“平淡”可能是最合适的。中国啤酒在经历三大巨头(青岛、燕京、华润)大规模抢滩式并购之后,2004年既没有发生青岛华南事业部高歌猛进的市场大战,也没有发生此起彼伏式的圈地竞赛。然而,从任何角度看,2004年都会成为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在2004年,以下三种市场格局的形成,预示着中国啤酒的竞争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欣 《成功营销》2008,(9):58-59
嘉士伯啤酒厂酿制啤酒的长远目标,不在于赚取短期的利润,而是将啤酒酿制艺术,发展到十全十美的境界。--嘉士伯(Carlsberg)创始人J.C.Jacobsen 嘉士伯啤酒的长远目标是否在于赚取利润.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检验的命题.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作为1847年创立的世界著名酿酒集团嘉士伯.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已不容忽视。以嘉士伯旗下的冰纯嘉士伯为例,  相似文献   

19.
初开 《华糖商情》2001,(16):29-29
在世界各啤酒大国生产发展普遍停滞或衰退的同时,中国的啤酒产量在2000年却保持了8%的增长速度。北京作为中国啤酒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0年以27.6%的生产增长速度,创下了全国啤酒产量的增长之最,并以近180万吨的规模一跃成为仅次于山东的啤酒产量第二大省市。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2001,(8)
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是具有111年悠久历史日本第一的啤酒制造厂,有45%的市场占有率,年度生产和销售量达250万吨。主要品牌舒波乐啤酒凭借其强烈的增长势头在销售12年后,成长为世界第3位的著名品牌。1999年的总营业额达1074亿人民币,总利润达57亿人民币。朝日啤酒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早在8年前就选择了中国作为投资市场之一,并在硝烟四起的中国啤酒市场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