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居民生活和消费结构的总体变迁,接着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处于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阶段,农村居民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阶段过度,在此基础上,从供需及长短期这些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些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国锋  高艳春 《商业研究》2002,(21):115-117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和消费的基尼系数对江苏省城镇居民基本需求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江苏省城镇居民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呈现不同变化;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消费支出后,剩余预算安排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过渡;并且,从生存型商品到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消费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差距也呈现逐年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孙国锋  高艳春 《商业研究》2002,(11):115-117
利用扩展线支出系统和消费的基尼系数对江苏省城镇居民基本需求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江苏省城镇居民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呈现不同变化;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消费支出后,剩余预算安排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过渡;并且,从生存型商品到享受型和发展型商品,消费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差距也呈现逐年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提升居民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2)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信贷供给进而赋能居民消费增长。(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环境较好、经济增速较快、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消费提升效应更强。从金融供给端来看,信贷供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传导路径,但基于数字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尚存“数字鸿沟”问题;从消费需求端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信贷供给主要促进了农村生存型消费及城镇生存型、发展型消费。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发现新农保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总消费不平等程度。基于消费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缓解了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不平等,但对生存型消费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显著缓解了烟酒日用品和医疗支出的不平等,但扩大了食品消费的不平等。机制分析发现,新农保对消费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同时体现在参保环节和领取环节,且在领取环节更为突出。这表明新农保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对未来的安全预期,也有利于直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释放其消费需求。新农保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释放,使低收入参保人的消费支出相较高收入者提升更多,是新农保降低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机制。相关结论表明新农保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这为评估新农保的政策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也有着重要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DEA-SBM模型测算出我国28个省份2000-2012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将农村居民消费划分为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VAR模型针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助于促进农村消费总量增加;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对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玲 《商业研究》2007,(7):184-187
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在消费结构上呈现出吃、教育、行、医、穿、住、用的消费格局,居民的消费已从基本生存型商品消费为主的阶段转到以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为主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刘飞燕 《江苏商论》2003,(11):10-11
在生存型消费基本满足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因此,鼓励发展型消费,引导享受型消费应该作为今后消费政策的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引导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应成为进一步开拓我省消费品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这使得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主要消费需求体现在食品、医疗、居住这样的生存型消费上,消费结构上存在着问题。对1992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年度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逐渐变为发展型、享受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方法提出并修正了一个新恩格尔系数计算模型,能够更好的反映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杠杆可以撬动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在各项数据中位居第三,文化消费对于江苏农村居民而言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居民文化消费受自身价格影响最大;食品价格对文化消费影响明显.必须提高江苏农村居民中低收入户的收入、降低农村文化产品价格、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稳定农村食品价格、减轻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1.
孙心怡 《商业观察》2024,(11):112-116
网络零售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已成为销售供给的新形态,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意义重大。基于网络零售与居民消费的内在关联,文章构建了网络零售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网络零售对城乡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提高社会保障、促进行业内竞争是实现网络零售带动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网络零售对城乡居民消费促进作用东部要高于中西部,表现出东-中-西的梯度特征。据此,文章提出应巩固培养新兴消费增长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构建多样化消费生态,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化,以期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有望承担起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任。结合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阐释了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且主要源于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更突出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证明了流通业发展缓解城乡消费差距的两条渠道,其一是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倾向性作用,从需求层面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张;其二是流通业发展能够通过优化商品供给条件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异质性检验不仅进一步印证了流通业的积极作用,还显示了,政府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以及在欠发达地区的流通业扩张,更有助于激发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平等的积极效能。未来,我国应持续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充分依托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在关键领域加强政府“有为”之手,进一步助推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13.
消费升级是增强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多样性从而促进消费升级;但这种作用受家庭内部数字金融能力的影响,并且表现出群体性差异。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能力促进家庭消费升级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力显著提升了家庭消费升级,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数字金融能力在提升家庭总消费水平的同时,也推动着家庭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机制研究发现,收入多样化是数字金融能力促进家庭消费升级的重要途经,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收入多样化水平越高其对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力对农村地区、低收入水平和中西部地区家庭的消费升级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方式的分析,剖析了我国目前消费形式的现状和消费比例,并提出引导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1995-2010年我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GMM估计法,检验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负担相对城镇居民较重。  相似文献   

16.
邵华 《现代商业》2022,(3):33-36
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选取1949年~2020年宁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等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宁波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整体上已经越过了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基本阶段,进入了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传统消费向个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支付向消费市场的不断渗透,移动支付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本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家庭调查数据,通过实证研究与分析,探索移动支付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移动支付有助于释放我国居民消费潜力,以及驱动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型升级;进一步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对我国城乡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农村家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区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性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服务性需求不断上升。2012年我区居民服务性消费持续升温,人均服务性消费18620元,同比增长13.1%。  相似文献   

19.
房产税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其施行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效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5年全国35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利用DID模型检验了上海和重庆房产税试点对居民消费、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居民发展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站在居民消费视角来看,我国房产税试点中不存在明显的政策预期效应;房产税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居民消费倾向和居民发展型消费支出,且对居民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力度更大;对居民生存型消费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却并不显著。因此,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需要对房产税的税制设计进行优化,着力弱化其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协整方程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转移收入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不同,发现转移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已发挥了正常的影响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的长短期影响都很小。转移收入的城乡差距,正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减少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促进内需增长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