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转出国人均GDP应为承接产业转出的对象国的1-3倍,筛选出“一带一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国。以中国整体作为产业转出对象,共有21个国家可以作为合适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国;假如以中国各省市区作为产业转出对象,共有50个合适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国。同时,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对比较优势的阐述,通过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中低技术产业的人均工资,筛选适合转出的产业,发现较适于转移出的产业主要包括食品与饮料、服装、纺织品、非金属矿物、基本金属、金属制品等产业。  相似文献   

2.
当前鲜有文献从转出地与承接地合作的角度探讨产业区域转移模式。文章认为,转出地与承接地共建产业转移园成为两地合作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多级政府主导、利益共享、地区针对性强以及具有专门的协调组织等特点。广东产业转移园共建模式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双方的共赢和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类型划分,该文从移出地与承接地两方面,对不同区域主体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力及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间障碍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模型和动力耦合图。移出地和承接地之间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两地关键性企业及相关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决策,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则是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产业分工的深化影响着产业区域转移的发生。同传统产业分工下产业区域转移相比,产业链分工下产业区域转移主要是受产业链各环节比较优势和有效规模差异的驱动,对产业承接地和转出地经济发展也会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转出地政府的策略性行为非常突出,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转移、限制性转移、迂回式转移、拆分式转移和驱逐式转移五种。其结果,不仅延缓了区域产业转移步伐,导致了一系列违法违规用地问题,而且还造成了污染转移和新的区域产业同构。对于今后的区域产业转移,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转移"的原则,加强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政府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的同步推进。同时,还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政府干预区域产业转移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提出在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的前提下,在承接对象、主体、产业和方式上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在充分发挥安徽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同时,创新与产业转出地的合作共赢机制,牢牢把握环保标准,实现安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及其效应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近年来的国际前沿成果向微观领域发展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已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层面或工序层面.对我国而言,今后应加强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载体。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中,产业链边际环节的转移已经成为主流模式,东道国主动吸纳的模式也在迅速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地区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辽宁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劳动力价格和成本、人才与区位优势等。辽宁的弱势也很明显,市场发育不充分、设备陈旧等都制约着辽宁的引资战略。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应该理顺产业对接点,要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即企业的扩张式迁移是实现我国区域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本文以示范区内的美菱电器公司为例,分析了其承接产业转移以来的财务业绩变化趋势,并从资本注入效应、技术注入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外部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美菱电器企业绩效的影响,总体上说,承接产业转移对美菱电器的正面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对承接地其他企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力转移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也是城乡间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差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分工的深化,生产迂回程度不断提高,生产中出现“中间化”趋势,而且该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中间产品价格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集团内部中间产品价格和独立上下游企业之间中间产品价格两个方面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文章作者在阐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管理劳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生产整体角度看,现代管理劳动不仅包括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管理,还包括引导和协调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宏观管理。宏观管理劳动和微观管理劳动共同参与了价值创造,它们在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能。只有促进宏观管理劳动和微观管理劳动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有用劳动集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单纯依靠发展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不现实的.应当看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实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并把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需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并进行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欲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必须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定价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价格和内部转移价格对于获取理想的利润、有效地考核与激励企业各个部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作业成本信息,提出了将价格的制定基于同一个成本信息——标准作业成本,作为企业价格决策的支持系统,并结合许继电气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新制度主义企业理论分析方法引进企业价值分配领域中,认为在坚持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下,对要素贡献的计量等价于对资产的定价,包括市场直接定价和企业间接定价。同时发现,企业分配的优先顺序与要素贡献的定价容易程度正相关,该结论能够解释我国企业会计分配实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调整机制深受员工“用脚投票”的影响,面对劳动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压力,企业在职业经理人的建议下会被动地将工资与福利待遇提高。这种工资调整模式在理论上接近于均衡价格工资理论,但是,劳方通过“用脚投票”和企业通过“亡羊补牢”调整工资的模式对于博弈双方都带来利益损害,企业还需要引进工资集体协议机制以主动调整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