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将会呈现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能够调动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与配置,避免宅基地闲置与浪费。  相似文献   

2.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既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圈地、掠夺式经营、破坏耕地及生态等各种风险。从土地产权方式的视角化解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面临的风险,除了要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土地的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还需要建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土地退出机制,以此引导工商资本退出对农地的直接占有,降低工商资本经营不善后退出农地的社会成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土地退出机制应该包含自愿退出激励机制、改造及复耕机制、退出成本测算机制、信息披露和信誉机制四个方面,通过四大机制耦合协调,实现各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农民进城买房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并呈现出突飞猛涨的发展态势。西北地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数量持续增加,城乡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研究农民进城买房行为能够揭示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研究尝试建构“三力理论模型”,基于Logit-ISM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深入阐释西北地区农民进城买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因素间的层次结构。研究发现:能力、推力和拉力三个层面均有多种因素推动西北地区农民进城买房行为的发生,其中,经济收入水平、家庭适婚且未婚男性人口、家庭就业结构中非农人口比例、面子心理和土地规划政策等与农民进城买房行为显著正相关,而房龄和家庭在读人口数量却对进城购房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扩大家庭土地经营规模保持农村家庭承包制的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承包制与农业经营效益低下的矛盾,其原因不是家庭土地承包制本身,而是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因此,保持农村家庭承包制的稳定,需要从家庭土地承包规模的变动中求得整体制度的稳定。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自主流转机制,及时调整家庭经营规模,这不仅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也是保证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家庭社会学主要有3个维度,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本文首先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的变化阐述了其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其次现代人观念的转变也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最后阐述了重塑家庭养老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家庭成员是按照家庭利益最大化安排家庭生产经营活动和配置家庭资源,农户家庭土地流转决策与家庭架构特征密切相关。实地调研表明,土地转出户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全家在外定居、从事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土地无人代耕等;土地转入户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家庭、家族和亲戚中有人外出务工,家庭负担重、家庭成员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户主是种植能手等。需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尽快将老年农民的退休补助计划落到实处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研究中国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农村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思想观念和迁移能力等人力资本存量对其家庭贫困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大家庭逐渐瓦解,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势必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但更为重要的,家庭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也应关注到家庭结构变动所带来的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迫切要求我们建立起以家庭养老为主导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速度的加快和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企业性质越来越明显,在经济趋向市场化的情况下,问题银行对我国的金融稳定,进而对经济稳定构成了一定威胁。建立有效的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化解庞大的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已经迫在眉睫。构建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退出制度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理论探讨和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并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国公务员退出的基本形式,可有四种四类模式,以期建立以引导、激发、淘汰、缓冲、执行、补偿、保障、监督、申诉救济为体系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以实现降低公务员退出壁垒,保持行政机关新陈代谢及公务员退出机制的人本化与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包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两项内容,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显然是结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同地同权,即:使农村建设用地去身份、市场化,最终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相同的性质和流通能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并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开发权,引导农村走自主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农超对接供应链合作旨在于通过提高协作水平和合作意识,降低农超对接供应链成本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绩效。由于农户和超市在农超对接中的合作关系和履行的职能不同,衍生出一体化对接模式、契约式对接模式和企业联盟模式。不同的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保持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现有土地制度和理论界提出的几种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民具有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抵押等在内的具有准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永久土地经营权,国家只在法律上保留对土地的最终所有权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房产改革的发展,在城市房地产火爆的同时,农村住房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状况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农村住房进行产权改造意义重大。我们可以将宅基地使用权改造,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的是改造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有年限的规定,而且可以纳入流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促使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但由于户籍制度、"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等制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荒废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阻碍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宅基地闲置之间的关系,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文章指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人均居住面积非正常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外出流动人口与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偏离长期均衡时,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会自动以每期0.801%的幅度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具有自动稳定性,而农村外流人口则不会自动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地产权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流转将是土地第三次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生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近年来学者们主要从土地流转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绩效、土地流转与法律制度、土地流转与城镇化、土地流转与农村金融等方面展开了重点探讨。从这些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渐次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趋向多元,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农民自身的切身利益仍将是今后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 ,促进其产业升级 ,消除制度性障碍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广西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发展存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人员素质等诸多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妇女务工数量不断增多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调查发现,务工增加了农村妇女的独立收入,扩展了她们的见识,特别是其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务工影响到农村妇女的行业选择,使之趋于理性;独立收入的增多,使农村务工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在家庭事务决策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对婚姻和对子女期望上,农村务工妇女与务农妇女也发生了较大差异。但在乡村政治生活中,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的长期束缚,农村务工妇女与务农妇女仍未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有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农村资源的大量闲置和低水平利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严重障碍.土地,作为农业最基本的资源,其资本化运作显得尤其重要与必要.农村土地的资本化运作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租赁型、产权(经营权)拍卖型和股份合作型.在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加强认识,调整思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以及完善农业风险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