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建军 《经济师》2004,(3):57-58
文章从国际、国内环境两方面产生的影响着手 ,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进行分析 ,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有选择地建设国际性城市 ,要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 ,注重城市功能与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深圳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新兴城市。20年来,全市人民锐意改革,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近乎空白的边陲描绘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蓝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其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00年12月,深圳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经过与19个国家33个城市的激烈角逐,最终以自己的实力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园城市”,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展望未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把烟台建成国际性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干城 《经济地理》1997,17(1):46-49
近年来、继“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之后、我国又出现了一股创建国际性城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有40多个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纷纷提出把创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跨世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城市既包括国家级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又包括大区级或省级中心城市、如广州、武汉、西安、大连、深圳、南京、青岛等、也包括地级中心城市、如烟台等。本文拟以烟台市为例、对建成国际性城市作一些思考和探讨。l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所谓国际性城市、就是具有超国界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4.
关于省会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思考徐新牧城市不仅是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和世界贸易中心。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畅想曲,更为主要的是,这完全适应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要求。国际性大都市不仅是强大的经济中心,具有强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活动在 荷兰举行,中国的苏州、泉州和濮阳在决赛中胜出,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桂冠。一年一度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始于1997年,内容包括景观改善、遗日产管理、环保实践、公众参与、未来规划五个方面,其核心是保护和提升人类舒适居住的环境,有“绿色奥斯卡”之称。截至目前,中国共有7个城市荣膺此称号,分别是深圳、广州、厦门、杭州、苏州、泉州、濮阳。另据悉,10月6日,世界人居日庆典暨联合国人居奖颁发仪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威海由于在“改善人居和城市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2003年度“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看,“城市病”是人口数量和产业配置超出了城市承载能力的综合性表现。当前,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快速、繁荣发展,至2014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4.77%,发展速度远超历史上的其他国家。高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也使得中国各个城市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如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生存质量下降、资源紧张等问题,我们统称之为“城市病”。治理城市病已成为河南省、市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河南治理城市病应吸取国际经验教训,从人口规模的理性引导开始,以中小城市为切入点,进而解决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市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表征。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干全国的六分之一,70%用水都要靠从东江“外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节水型城市刻不容缓。中水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对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韦芳  赵之友 《经济论坛》2006,(16):26-27
“城中村”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贵阳市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中心城区或城区边缘形成的一个个所谓“城中村”,已严重影响到贵阳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对“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一、贵阳市“城中村”现状及类型在贵阳市城市总体确定的49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范围内,共包含行政村78个,贵阳市“十一五”期间列入改造的行政村有2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原先的“点状拉动”向各大城市圈“组网式发展”转变,特别是向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环渤海这三大城市群进行集聚。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迅速崛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使城市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东莞一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CEPA的启动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的推进,为东莞在区域合作框架下,加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竞合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舞台。在新的形势下,东莞提出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实现从国际性加工基地向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名城转变,必将对珠三角乃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的不断提升的层次需求相联系;城市化的过程,是人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们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范畴,这部分人虽然进入城市,但却没有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没有获得同等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还没有真正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如何把“农民工”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深圳的旅游业与经济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要“把深圳定位于花园式、园林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副市长郑通扬在今年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把深圳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名城”.建成国际旅游名城需要进一步发展深圳旅游业和提升深圳园林档次,形成规模优势,整体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深圳经济的发展充实了旅游业的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城市化典型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较高级阶段,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三位一体”互动的社会变迁过程。因为城市地位的重要以及城市化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深刻,我们有必要根据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城市发展的典型特点来研究中国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金才 《发展研究》2005,(12):37-3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997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市龙文区宣告成立,标志着漳州市委、市政府“市区东移”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此,龙文区开始围绕如何“从农村向城市、从农民向市民”两个转变开展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的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化中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城市总体数量相对不足,而且表现为现有城市发展质量不高,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该包括“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两个内容,以“农村城市化”替代“城市城市化”,并排斥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做法,从理论上说缺乏充足的依据,在实践中则隐含基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应积极参与世界城市体系建设,同时要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并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管理城市。  相似文献   

16.
A.未来发展的定位在特区创建初期,国家对深圳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当我们面对这座现代化城市再次思考它的发展战略时,重新确定深圳的定位尤为重要.江总书记对深圳特区发挥四个作用的指示,是确立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基本依据.结合深圳已具备的经济实力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其定位应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为总体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冯拾松 《经济论坛》2004,(15):29-30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发挥“鸡毛换糖”的传统优势,坚持小商品经济特色,实施“商贸兴市”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为了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义乌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争取用20年左右,基本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第一步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奠定基础;第二步到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城市水平,初步确立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地位,形成国际性商贸城市雏形;第三步到2020年,成为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基本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凯源 《经济论坛》2002,(17):36-39
2001年12月3日,中国广州获“国际花园城市”殊荣,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际花园城市”,这不仅证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反映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开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区域单位,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因此任何国家都重视城市聚集的经济性,而城市聚集的经济性是通过城市经营来达到的,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进行城市经营的国际比较,使得城市的经营者们对城市经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以便于建立适合本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周道炯日前在京举行的“城市发展世纪论坛”高级研讨会上,向到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100多位市长发出呼吁:要尽快扭转城市研究滞后的局面。 周道炯说:“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的世纪,是以城市为中心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世纪,也是我们迎接空前挑战、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世纪。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性,站在新千年新世纪的高度,把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包括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社会、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北京,上海等一批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大连就是其中之一,大连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区域基础,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极具超前意识的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脚踏实地的实施手段,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连市的现代化水平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居第六位,同时,大连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营造国际性城市的化氛围,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为迎接21世纪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