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企业学习型组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貟海霞 《致富时代》2010,(12):148-148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宏观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近年来,学习型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各层面,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已成为“21世纪”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晶瑛 《商业研究》2001,(7):148-150
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管理经济的方式,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营销环境.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企业和广告制作商应充分认识研究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环境的影响,在广告制作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面对知识经济形态即将广泛呈现的二十一世纪,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面临挑战和机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现状面对知识经济汹涌而至,面对知识经济即将为我们开启的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政管理部门,其现状尚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不适应和滞后具体…  相似文献   

4.
荣小蓉 《品牌》2011,(9):78-78
<正>二十一世纪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历史性跨越。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冲击着传统的社会形态。面对这些我们要认清形势,把知识经济与企业会计联系起来,认真地思考、处理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新科技和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营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形成与旧时代明显不同的新特征。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技术浪潮,正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知识经济走近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与营销方式,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创新的思路,迎接这一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催生知识管理 ,而知识管理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因此 ,知识管理从管理职能、组织结构、领导方式、企业文化、激励方式、发展观等方面都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带来挑战与变革。  相似文献   

7.
企业理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关心的重要方面。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交易成本概念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革命的方式促进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理论中值得注意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并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它与其他主流的企业理论互补地分析企业的性质和成长。  相似文献   

8.
知识联盟:企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联盟的特征。伴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世界经济正悄然从工业经济坚定地向知识经济转变。现代的企业界面对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快速升级换代,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与全球竞争白热化的全新挑战,而采用开放、合作的动态联盟,并借助这种广泛的动态联盟来彼此增强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现代企业适应当今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潘识20世纪末,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基于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可以预见,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且看知识经济如何影响人类随...  相似文献   

10.
知识管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艳 《商业研究》2002,(7):150-154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员工之间的协调合作,管理组织内部的各种无形资产;同时,利用组织外部的各种组织为社会创造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目的。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经济大转变的时代,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这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外语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德富 《商业研究》2005,(24):95-97
外语经济是以他国语言为核心,以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最佳融合为对象,以掌握和运用外语与母语在经济领域的内涵差异为目标的经济,研究其融合度,以寻求对外经济利益最大化。外语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逆向物流: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极度膨胀.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凸现.为了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当今世界的循环经济实践是在三个层次上展开的,包括企业内部、企业间和整个社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要求放弃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发展模式.相应的物流模式也应该在传统经济中正向物流的基础上.补充旨在资源回收利用的逆向物流,实现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双向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积累方式的改变是经济虚拟化的两个基本推动力量。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以及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促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膨胀以及经济的快速虚拟化。经济虚拟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逆转了传统经济危机发生的机理。在经济虚拟化的奈件下,我们应合理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审慎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顺  费威  佟烁 《商业研究》2020,(4):49-55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经济平台有效治理是确保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存在的线上线下监管脱节、跨国境监管追溯难、不同跨境电商模式缺乏针对性规制等问题,平台经济双边市场对跨境电商平台有效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构建oLogit模型分析跨境电商平台典型模式的有效监管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以制度设计、规则执行与效果反馈为基础,以技术支撑为主线,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虚拟与实体治理有效融合为目标的数字经济平台治理机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县域经济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廊坊市县域经济发展虽已积累一些经验,但总的来说水平较低,不平衡。廊坊市各县域要通过形成特色、改变二元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来加快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孙艳红 《商业研究》2006,(11):201-203
体验经济是继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预言了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具有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基本特点。农村旅游具有明显的体验经济的属性,体验是农村旅游的核心属性。体验经济下的农村旅游应在体验完整性设计、突出体验主题和个性化互动方面进行创造性开发。  相似文献   

17.
凡坤煜  康兴旺  王永康 《商》2014,(28):192-193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而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按照古典的经济二分法可以将经济总体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部分,它们作为经济的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经济不可逆,所以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主要是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个中间媒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深化国企改革,而且对于打破行业垄断,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优势互补和双赢。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却出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均存在顾虑,国有企业管理的行政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的不平,资本市场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对混合所有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必须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体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能有效地消除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The solidarity economy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being characterised by a political dimension: however,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upporting this statement is still embryonic. Drawing on 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city of Barcelon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the solidarity economy and its transformative character with respect to neoliberalism by engaging with critical approaches related to the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The main objectives were to investigate factors enabling the upsurge of solidarity economy organisations and how the opposition of social movement participants to neoliberal rationalities impacts on the way the solidarity economy is conceived and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ree main dimensions in which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is reflected, and some general as well as context‐specific factors enabling the upsurge of solidarity economy organisations. Findings show how the compensative rationale that distinguishes most approache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tudies is contested by the solidarity economy: its transformative character is reflected in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that define the solidarity economy as a prefigurative socio‐economic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