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影响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近半年来,我国报刊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进行的,不受剥削的、并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不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2.
生产劳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对它有过阐述。不过,西方经济学家随后逐渐放弃了这个概念。现在,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之间进行的,争论起源于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的不同领悟。本文亦想就此提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资本论》里第一次提出生产劳动的概念是在第一卷第五章里,把意思说的更完整是在第一卷第十四章里。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作为人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和明确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于合理安排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和服务事业,研究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問題,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問題之一。研究这个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认识生产关系的性质,正确划分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安排二者的比例关系,研究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等等。本文打算就这个問題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并与何鍊成同志商榷。不妥当的地方,請同志們指正。生产劳动,是和生产过程分不开的,因此,它同生产过程一样,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考察。正如馬克思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统一的角度阐述了生产劳动的完整定义,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生产劳动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的适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及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問題,是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問題之一。根据这方面的原理,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义的剝削实质及其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研究这一問題,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試图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問題,談一些个人的意見。我們知道,馬克思在《資本論》(包括《剩余价值学說史》)一书中,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科学地、全面地研究和解决了資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問題,提出了关于这一問題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这部重要的著作中,用了一百七十多页的篇幅加以论述。可见,马克思对于这个理论是多么重视并且赋予它以多么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生产劳动,应该按照什么标志来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于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历来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多年来,在我国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界一直流行着一个理论,那就是只有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的一切劳动都是非生产劳动。坚持这种理论的最近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在这部辞典的第112页上写道:“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与此相应的是非生产劳动,即不创造  相似文献   

8.
读了徐节文同志《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许柏年同志《略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杨长福同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三篇文章,感到很有启发。其中有许多意见我是同意的,但有些意见还不敢苟同。本文准备再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谈几点补充意见,以就正于徐、许、杨三同志和其他同志。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吗?徐文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并认为这是马克思的原意。我认为,这个出发点是值得商榷的,是与马克思的原意不完全符合的。  相似文献   

9.
<正>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从来是一个重大的有争论的理论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起,就注意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问题,并对它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只是到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中,才取得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0.
1984年5月10日至16日,在太原举行了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华北区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山西、河北、内蒙、北京、天津五省(区)市党校、中央直属机关党校、干校和驻华北地区的解放军院校以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部分大专院校的专业经济理论工作者、学者共12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39篇。  相似文献   

11.
12.
1956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报”和“经济问题”杂志,先后发表了几篇讨论社会主义商品和劳动的两重性问题的文章。现在把讨论中涉及到的几个较重要的问题,简略分绍如下。关于社会主义的商品是否具有内在的客观矛盾问题。根据M·C·库库施金:“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一文的反映,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王华华 《生产力研究》2005,26(11):23-25
研究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时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则不创造价值的看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用劳动的“广义物质规定性”来替代“狭义物质规定性”,将劳动概念统一为常态劳动,这一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它们都具有自然物质属性,均能创造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性质特征都类似。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六月,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我院邀请前来讲学,其中一次作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骆耕漠同志首先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讨论的情况。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有两次探讨和争论。第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都引证马克思著作中的某些话,作为自己的论据。然而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科学见解究竟是什么,似乎见仁见智,存在理解上的不同。我认为,有些理解并不符合甚至颠倒了马克思的原意。由此引伸出来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论断,自然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1980年3月以来,天津市经济界曾就经济中心问题开展了多次讨论,《天津日报》对此作了报导并刊登了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到什么是经济中心、其形式和作用,以及怎样恢复和发展天津市经济中心的作用问题,现综述如下。 1.什么是经济中心? 大家认为,经济中心是经济活动集中的地方,也就是一些中心城市,因此,“经济中心”与“中心城市”往往被用作同义词。但在对经济中心的性质和结构等问题的认识上,则有不同看法。 关于经济中心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经济中心是经济活动的场所,但不是经济组织的形成。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恢复和建立、健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经济形势起了很大变化:生产迅速增长,社员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不少经济落后地区摆脱了“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局面,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一年来,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在以往讨论的基础上又继续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