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目标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剩余索取权进行了分析,认为赋予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设计经营者报酬计划的关键,而股票期权是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最佳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不断演进。本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公司购并活动可谓风起云涌,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上市公司要的收购是公司购并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价格制度又是其中的一项中心制度.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就这一制度略作阐述.一、要约收购价格制度的概念和内涵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是指标投资者(收购人)向目标公司(上市公司)股东公开发出购买股份的要约来获取目标公司的控  相似文献   

4.
制度条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是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公司市场价值的提升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制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机构投资者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制度条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受到机构持股数量和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的影响。较高的持股比例是机构投资者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条件;而上市公司的国有控制特征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价值提升作用,并且国有控制的这种限制作用主要来自地方控制的上市公司。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投资者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制度条件,也为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所拥有的涉矿资产是上市公司一项有特殊价值的资产,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有重要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上市公司涉矿资产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并进行投资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矿产品价格走势进行模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矿产价值评估体系,以提高涉矿资产价值评估的精确度,从而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最大限度地促成了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对人力资本起到了产权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对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有用于相关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模型证明大投资者(Blockholders)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对上市公司实施更多的监督,并且大投资者的监督行为能够增加企业价值;但模型也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否实施监督及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增量取决于监督的成本和收益。文章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四个基本结论。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积极地监督上市公司,并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政府干预(用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为政府代表)减少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收益,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削弱了机构投资者监督的积极性。研究结论表明,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但是政府干预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公司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字塔”结构、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集团化伴随着"金字塔"式的多层控股结构的产生,"金子塔"股权结构带来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状况与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公司治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范敏  刘丰 《会计之友》2007,(34):15-16
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最大限度地促成了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对人力资本起到了产权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对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有用于相关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一种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形式,表现出多方面的优势,如可以快速和高额融资,有完善的外部市场治理和内部公司治理,通过股票定价、期权和购并等实现强大的激励约束,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接受股东和社会的监督,等等.但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许多次重大的欺诈、舞弊和经营失败的侵害,而在其中,虚假会计信息陈述的消极作用不可低估.上市公司联结着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施监管,可以维护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程林 《财会通讯》2008,(9):97-99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是投资者日益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我国冶金行业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构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冶金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差异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范敏  刘丰 《会计之友》2007,(12S):15-16
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最大限度地促成了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对人力资本起到了产权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对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有用于相关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3.
周凤 《会计之友》2013,(8):59-63
百元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为视角,针对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百元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百元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与投资价值,为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R&D投入、投资者信心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选取2011年至2013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投资者信心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R&D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正向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影响投资者信心间接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雪 《中外企业家》2013,(8S):79-80
煤炭上市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关系管理也日渐纳入我们的视野,投资者关系管理已成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保持良好沟通、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机制。总体来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维护上市公司形象、搭建有利的融资渠道。但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煤炭上市公司也存在各种问题,亟待提高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强化信息披露,从而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与保障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上市公司中,代理人违背委托人集体利益的行为屡屡出现,尤其以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最为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用以支配公司中重大利害关系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雇员等之间的关系,规范股东的权利、董事会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经理人员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一个理想的、效率较高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能够均衡所有对公司有经济资源投入的利益主体在  相似文献   

17.
国有上市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分离的,在监督机制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下,作为国有股东的代理人有动机和条件通过转让控制权谋取私利,处于劣势地位的受让方必然“贿赂”出让方,以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控制权这种稀缺资源,结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有必要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和用人机制,在公开竞价下进行控制权转让,并且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购并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通过上市公司购并,解决企业规模不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企业负债过重等问题,促进资产存量在不同经济实体间的优化组合;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求在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利用上市公司购并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深层次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1997年底,深沪两地上市公司已公告的公司购并案例达400多起,其中1997年以前的仅为55起,1997年共有340多起。从今年年初的情况来看,1998年的上市公司购并将比去年更为频繁,热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形式应当变革,人力资本也应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契约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双因素论和分享经济理论等为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带来的激励等积极效应则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而要使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成为现实,还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创造适当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的购并中,参与购并交易的主体主要有:购并方委托人、购并方代理人和目标公司。其中,购并方委托人是指购并方的产权所有者,须委托其代理人(经理人员)从事购并活动;购并方代理人是指为购并方产权所有者行使购并权的的代理者,一般指购并方企业的经理人员:目标公司是指拟被收购的公司。由于各购并交易主体的目标不同,其在交易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