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部性也叫外在性,包括外部(在)经济和外部(在)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人的自愿行为在未经第三方同意的情况下强加于或给予他们的成本或收益。”外部性的最大危害是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发生分离。当外部经济存在时,会使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意味着外部性的制造者给社会提供了不能补偿的收益,等于是代为他人取得收益支出了成本。反之,当外部不经济存在时,会使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意味着外部性的制造者无偿取得了来自于社会的收益,等于是别人代为他取得收益而支出了成本。外部性存在的时候,如果社会缺乏一套有效的产权保护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CBA法分析了规制成本、规制收益的内容及计量方法,构建了DEA规制成本模型及收益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帕累托最优的规制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线。最后,总结了规制评估局部均衡分析法和一般均衡分析法的适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没有任何外部性,那么企业的收益与社会福利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生产存在负外部效应(环境污染),那么企业对福利的贡献将受到影响。因此,政府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企业的环境污染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利用库恩—塔克条件得知:在缺乏环境规制情况下企业生产表现出污染加重、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特征;如果存在环境规制,企业生产则趋向于生产规模适度、生产要素配置最优、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等特征;并且从无环境规制(弱规制)到有环境规制(强规制),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指出企业的应对模式有积极模式和消极模式两种。  相似文献   

4.
从规制俘获视角看,规制俘获理论包括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传统规制俘获理论、新规制经济学俘获理论几个主要理论阶段。规制具有外部性,主动猎获规制导致社会生产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引发社会道德危机。人性恶的假设、"国家掠夺论"的政府本质说以及制度的缺陷和权力的滥用都是主动猎获规制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本文首次从规制者"主动猎获"的新视角研究规制外部性,揭示了规制外部性可能导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危害,拓宽了规制外部性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网络平台经济特别是共享经济环境下,隐私风险渐趋严重.但由于参与个体非理性、 信息不完全和外部性等因素,完全依靠市场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隐私保护状态,有必要借助规制的力量加以解决,而规制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隐私保护与资讯流动之间取得平衡.基于不同隐私规制水平下用户、 企业和社会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得出一个可供规制机构参考的适度规制区间.在此基础上,从联合设定规制标准、 利用自加强机制、选择介入时机和合适的执行力度等入手实现隐私风险的适度规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否“利当前”并“惠长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环境规制、污染累积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强度环境规制政策作用下的污染治理效应与经济增长特征.结论认为,污染治理方面,高强度环境规制通过增加污染排放的边际成本约束了污染型企业的排放行为,低强度环境规制未能抑制污染排放对环境的边际损害,随着污染的累积,低强度环境规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会逐渐失效.经济增长方面,高强度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发污染型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使得经济增长中的环境规制效应由“短期损失”向“长期收益”转化,而低强度或较弱的环境规制难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符合“利当前”并“惠长远”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或地区为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而采取了各种环境规制。这些环境规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领域,影响更是明显。环境规制对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表现不同:短期而言,环境规制主要表现为成本效应,成本的增加会对农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因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的产品出口量的减少,以及厂商利润的明显下降;长期而言,环境规制带来的其他效应,如创新效应、绿色效应、形象效应等将凸显,它们分别对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绿色竞争力、竞争潜力等产生正向的作用,最终使得环境规制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从负面转为较为乐观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祥松  彭良燕 《财贸经济》2011,(2):102-109,137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8年间在无环境规制、弱环境规制、中环境规制以及强环境规制四种情形下的环境技术效率以及环境规制成本。其次,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各地区在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最后,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考虑环境规制后,全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环境规制是有成本的,而且环境规制政策越严格,成本越高,各地区的环境规制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实施环境规制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深化、工业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力度对我国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呈现倒"U"和"U"型关系,西部地区在立法层面虽具"U"型特征,却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失效。此外,规制工具还可通过限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消耗间接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汪娟娟 《商》2014,(28):56-5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完善、公民意识的觉醒,我国政府规制的低效率、高成本问题日益凸显,因而对政府规制的重新认识和改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在开辟对政府规制一种新认识角度的同时,揭示我国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并在对问题了解的基础上,思考当下如何完善我国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11.
排污的外部性与排污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它是形成各种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经济根源。解决排污外部性问题必须由排污者承担排污产生的外部成本。为此,本文在介绍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排污的外部性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出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排污收费理论模型,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在制定排污收费的实践中掌握排污外部成本十分困难,可采用处理费用分摊法、污染边际处理费用(成本)法、污染边际损失费用法和迭代法(试错法)将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2.
排污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它是形成各种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经济根源。解决排污外部性问题必须由排污者承担排污产生的外部成本。为此,本文在介绍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排污的外部性进行了简要描述,提出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排污收费理论模型,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在制定排污收费的实践中掌握排污外部成本十分困难,可采用处理费用分摊法、污染边际处理费用(成本)法、污染边际损失费用法和迭代法(试错法)将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资助贫困生的理论支持 (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外部性特征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个人接受高等教育在使自身获益的同时,也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正的外部性。一方面,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边际收益MRS,高于私人边际收益MRP,高等教育对社会存在正的外部性;而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受益范围很广,私人之间通过市场交易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交易成本往往高于溢出的边际收益,足以抵消这种交易的好处,自由交换的市场机制在这里失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电视购物广告负外部性的影响和危害,结合电视购物的模式和广告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电视购物广告负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作者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依靠政府的强制手段对电视购物企业和媒介进行规制是当前优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沪深A股2010—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环境规制下绿色技术创新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行业特征与企业属性下所呈现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这种负相关关系在环境规制的作用下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地,相比非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下重污染行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使得权益资本成本下降的作用更加显著;相比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下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使得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的效果更为强烈。研究结论不仅对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具有启示意义,也为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省级2003—2020年的宏观层面数据,以实施环境规制面临的成本—收益分析和中国式环境联邦主义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基准模型和空间模型实证分析在环境分权背景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影响,先促进后抑制,目前已过拐点;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代表的治理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形影响,先抑制后促进,目前已过拐点;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影响,先促进后抑制,目前未过拐点。在环境分权背景下,环境分权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缩短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时间,削弱其作用强度;环境分权对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延长了其发挥正向作用的时间。在时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类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基准结果一致,仅有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的倒U形影响贯穿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东部地区,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强,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可忽略的空间相关性,治理投资型环境规制和市场引...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多重影响,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逐步回归法、联合显著检验法和调节效应检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多重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有助于碳排放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存在既有正向促进也有负向“遮掩”的多维关系;考虑时间和空间外部性,短期内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本地-邻地”溢出效应,长期来看,会抑制邻地碳排放效率提升。因此,需要发挥环境规制对城市减排的结构和效率双向激励,鼓励关联产业合理集聚,重视“本地-邻地”的产业分工协同。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3)
环境规制作为政府解决生产行为外部性的一种措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对工业绿色增长的测量指标。环境规制在实施过程势必对工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可以解释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与能源足迹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能源足迹;绿色金融对环境规制与能源足迹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环境规制抑制能源足迹增长的效应就越明显;绿色金融通过强化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对降低能源足迹起正向调节作用,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环境规制发挥其正外部性,通过环境规制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效果就越好,进而降低能源足迹。因此,政府在积极推行环境规制政策的同时,应重视发挥绿色金融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环境规制更好地降低能源足迹“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胡汉辉  徐敏  万兴 《财经论丛》2013,(1):111-116
网络融合环境下,企业基于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提供多项产品或服务。本文结合通信产业的融合背景,建立了网络融合下的多产品定价模型。研究发现,当一个企业同时在多个网络型产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时,考虑网络外部性的社会规划者的限价要低于不考虑网络外部性的社会规划者的限价。如果一个垄断企业通过捆绑进入相关产业,则其可能压低捆绑的价格,以图将相关产业的在位者驱逐出市场。本文认为规制机构在价格规制时需要考虑网络外部性以及企业在多市场间的战略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