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由于对调水区域缺乏利益补偿机制,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无效配置。因此,应该在明确调水区水资源优先使用权的基础上,根据调水区的节水数量,对调水区进行经济利益补偿,使调水区的用水成本接近其真实的机会成本,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水源区居民是水资源保护的贡献者,对水源区公众受偿意愿(WTA)的理性评估,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和模型分析,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扬州市为例,开展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WTA值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442份有效样本中,居民具有受偿意愿的比例为75.11%,采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综合评估得出WTA均值为443.29元/(人·年);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公众WTA的影响因素,得到年龄、对当前生活用水水质的满意程度、工程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对WTA影响显著;最后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从内部公众背景、外部环境政策等角度,对构建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激励机制。研究可以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军民 《经济地理》2008,28(2):247-249
遵循联合国宪章、国际水法,履行合作开发权利和义务,协调并满足各国的用水利益,是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利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哈两国利益冲突的焦点:水资源短缺与用水不断增长的矛盾;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水、用水不均及相关利益协调与补偿等。中方大规模水土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向南北疆跨流域调水将改变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格局和利益分配模式。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哈石油合作对实现两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及区域安全等根本利益具有重大影响,伊河开发应服务于中哈能源合作,与中哈两国区域一体化战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跨流域调水之水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流域调水乃21世纪我国水利系统工程的一大特点。在现实层面,我国跨流域调水确乎存在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浪费现象。按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首选路径应是"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因此,欲实现符合国情的节水型社会的理想化建构,首要前提应是对我国跨流域调水的水权制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较大的内陆河,该流域由于人口压力,林牧矛盾,水资源粗放利用,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化,盐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本文提出应执行抢救性水源林生态环境建设,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等补水工程,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发展方略,实现黑河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跨区域、流域调水是我国未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关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获取实效,以及促进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辨析,分析他们各自福利的损益均衡条件,是建立完整的利益补偿框架的基础。从产权角度分析了洮河水资源的用水权分配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基于两区域的局部均衡模型对跨区域(流域)调水工程中利益补偿问题的产生给出了福利经济学解释,最后分析引洮工程各利益主体在工程实施前后的成本收益变化,为确定补偿主客体以及进一步实施有效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跨流域调水在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尤其是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空间和时问上的界定,然后分别对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建设期及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水资源区域竞争的表现、水资源区域协调类型及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跨流域调水和流域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实质上是依托在水源这个客体、借助补偿费这个工具反映经济主体之间水资源产权关系的经济制度.通过分析水源区上级政府、上下游区域政府和上下游公众等多重主体关系表明:在近期,水源区政府是水源保护补偿机制的受偿主体;在水源保护受益主体不明晰的情况下,流域中下游的企业、居民和区域政府均难以成为补偿主体,流域最高政府才是补偿主体.在中长期,政府应推动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由近期的"政府补偿"模式转向中期的"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模式,进而转向长期的"市场补偿与社会补偿"相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水资源规划的现状及意义,结合城市水资源系统及其规划特点,从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满足水资源枯竭城市的需求;采用区域整体供水,满足城镇密集地区的供水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水资源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2.
马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79-180
流域生态补偿是应对流域水资源外部性的制度创新。一些流域生态补偿关键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如生态补偿的主体、标准、方法、模式等。全面梳理现有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内容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今后研究应该突破的方向,为开展生态补偿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我国各大江河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论述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决定因素,阐释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内涵,认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包括对因建设和保护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生态增益补偿和对因污染、破坏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而导致的生态损益的补偿。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认定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范围,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京冀间生态补偿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通过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等对河北省相关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进行了支持,北京市也采取多种方式对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给予补偿。从已有生态补偿探索看,还存在国家补偿缺乏部门协调和长效机制,京冀间水资源合作制度需要完善等问题。为确保首都及周边地区用水安全,建议制定《海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和绩效考核,构建京冀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素和补偿载体,通过水资源能有效转移上下游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以湘江流域为例,从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两种方法出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得出制定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凸显水资源价值,依据地区差异实行差异性补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张云 《经济论坛》2006,(24):56-57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之间环境纠纷和冲突日益增多,症结在于缺乏顺畅合理的跨区域环境成本补偿机制。由于环境成本具有利益相关者众多、交易成本高昂等特点,要实现对它的合理补偿,必须在传统的庇古税、科斯交易等方法之外,有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本文以官厅水库流域治理为例,探讨如何完善环境成本补偿制度,确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区际关系。一、环境成本补偿缺位:官厅水库流域治理的困境官厅水库位于北京西北约80公里的永定河上,水库97%的水源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域。作为我国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1997年前和密云水…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存在“内卷化”现象,其症结在于河北环北京地区很难独自承担建设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目前,由于跨域性环境补偿机制缺失,使这些地区的发展权受到极大的限制.应用利益相关者的耦合机制,就可以有效解决跨域生态补偿中利益相关者或利益联盟之间的利益矛盾并处理好利益再分配问题,进而奠定区域激励机制的基础,最终实现区域环境总体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