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方法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和腹地层次进行界定和划分,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圈(群)组成的多中心城市集群,其空间范围分为核心区、紧密腹地和竞争腹地三个层次。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将经历圈内一体化、三圈融合和高度一体化三个阶段。当前应把圈内一体化与三圈(群)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推进,着力强化城市群竞合意识,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制度,搭建三圈融合的支撑平台,建立长效的统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是新时代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原城市群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具有区位交通、企业主体、开放合作、良好环境等资源禀赋优势,但是也面临着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体制机制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集聚、载体支撑、交流合作等举措来强化创新的“动力源”作用,加快构建以协同创新为主导、彰显特色优势的创新生态圈。  相似文献   

4.
张涛 《企业活力》2006,(6):20-21
<正>一、中原城市群工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1.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形成了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为依托,以铝、汽车、机械、食品、轻纺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框架。国企改革日趋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非  相似文献   

5.
合作共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城市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江西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路径在于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以及发展城市经济。因此,江西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积极努力:承办下届长江论坛;积极推动昌九一体化的开放式发展;着力推进江西与长江中游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鄂赣三省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在成为国家层面重要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近年来城市群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上位规划的产业定位、产业发展策略等相关研究的基础,着重对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进行提炼总结,以期从理论研究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7.
8.
咸宁市与江西的九江市、湖南的岳阳市同处长江沿线,均为三省门户城市,且地理相近,人缘相亲,发展相连,交通联系也极为便捷。文章阐述了通过深化三市紧密合作,促进咸岳九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发展,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企业世界》2006,(10):20-20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指出,未来20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将呈现六大新格局。1、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2、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3、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4、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5、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6、跨国经济合作加强,次区域经济发展加快。  相似文献   

10.
鲁东亮 《活力》2004,(11):158-15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实现这一决策,必须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当前我国对区域经济协凋发展所作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生态、社会、基础设施和制度五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考察2003—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间演进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总韧性稳步提升,城市间韧性差距逐渐扩大,省会城市总韧性高,但区域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韧性在五个维度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提升迅速,制度韧性逐渐落后于城市韧性的其他方面;城市群内城市韧性的层级分布特征明显,其他城市与省会城市存在较大落差;高韧性城市呈现团块化的分布结构,多分布在主要水系周边;城市群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制度韧性方面。改善空气质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开放程度和优化人口结构是破除韧性障碍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崛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作为带动效应极强同时具有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它的一体化发展更是具有研究和实践的现实价值。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进SWOT分析,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和提供借鉴,为旅游业发展实践探索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银联刷卡消费数据,以消费流为视角,从节点、层级和聚类结构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消费网络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汉、长沙、南昌等少数城市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和影响力,但长江中游城市群尚未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型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只能在局部地区具有主导性,处于消费网络的第一层级;荆州、株洲和上饶作为局部次级主导型城市归属于第二层级;其他城市作为从属型城市归属于第三层级。在聚类结构方面,城市群消费网络形成了八个凝聚子群,各子群与本省省会城市所在子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而与其他子群的联系程度较低。由此可知,地理距离和行政边界是影响城市群消费网络体系的重要因素,打破行政边界所造成的消费壁垒是促进消费网络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其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城市群作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应该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方面先行一步,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责,积极推进"规划共绘、设施共建、环境共治、社会共管、产业共兴",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实现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韧性对城市安全发展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本文选取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重维度的城市韧性逻辑框架。同时基于此城市韧性逻辑框架,系统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稳步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建设路径: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绿色美丽珠江三角洲,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深化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秦尊文 《企业经济》2022,(7):5-12+2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2015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作出了一体化发展的全面部署,7年后出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与其进行了有机衔接。在总体要求上,坚持“一盘棋”思想,强化政策统筹、一体推进。从主要措施来看,一是着力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继续推进空间开发一体化;二是以提升互联互通效率为重点,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三是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继续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四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五是着眼共同增进民生福祉,继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六是着眼提升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水平,继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的区域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导和支撑,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和实现较快发展。一、城市群交通运输发展现状(一)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技术等级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群己初步或正在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中心、辐射区域内其他城市,以及重要城镇和重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表明,城市群区域创新城市已经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舞台。本文对世界三大著名城市群的城市分工与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城市群发展中的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