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涛 《环境经济》2014,(5):10-13
新环保法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吸纳了各方面的共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阶段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如果说新修订的《环保法》仍然带有过渡性,那么它就是一部现阶段最有力的,因而也是最好的过渡性《环保法》。  相似文献   

2.
政策发布     
《环境经济》2014,(5):7-8
正环保部:新环保法最大限度凝聚了各方共识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环保法。潘岳指出,新法具有三个突出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契机,在理论分析新《环保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以2012—2017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企业战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战略在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中介效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环保法》施行价值的认识,同时对政府和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是时隔25年磨一剑,自1989年实施的《环保法》的重新修订和完善。新《环保法》共七章70条,其中亮点纷呈,但其也面临着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难题和挑战。文章对相关问题做出简要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2014年4月24日,环保法修订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有专家说,这是中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有专家说,这是新时期最好的环保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这般评价道:这一新环保法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环保法。  相似文献   

6.
别涛 《环境经济》2012,(11):10-11
《环境保护法》在环保领域的法律框架体系中事实上居于基础性、综合性地位,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当按照基本法的定位,改好环保法。一、中国环境立法在起步之初,就有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律的设想。1979年9月11日,时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李超伯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制定该法的初步设想,就是"将《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  相似文献   

7.
贺震 《环境经济》2014,(5):30-31
正从2001年开始修订,到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历经十余年,我国终于通过了一部在修订中饱受争议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环保法的修订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历史经验表明,我国解决环境困境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在于法的执行。新环保法的威力如何,对加强污染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出现了许多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案件.破坏环境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在立法方面着手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新民事诉讼法以及新环保法中都有涉及.司法程序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些程序规则,标志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体制的完善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15,(2):11-12
恰逢新环保法实施,修订草案与新环保法的衔接,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家普遍认为,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该能促进新环保法的落实,并对新环保法的一些规定有所补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指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以新修订的环保法为依据,吸收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作了比较大幅度的修改,原来是66条,现在增加到100条,修改得比较好。但在一些地方还没有与新环保法实现很好的衔接。一是关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问题。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专门增加了一章规定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目前修订草案中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建议增加相应条款,就加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依法增加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等做出规定,便于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以2012-2017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新环保法施行为事件窗口,考察企业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任期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既有任期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预期任期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绩效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考察新环保法施行后发现,新环保法施行之后,企业技术创新与环境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的正向调节作用均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新环保法的重要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两高"司法解释,对利用暗管、渗井、渗坑非法排污的行为做出了刑事处罚的规定,而新环保法则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许多人认为,在"两高"司法解释中,利用暗管、渗井、渗坑非法排污是行为罚,即只要有这种行为就应入刑;而在新环保法中又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这是一种法律的倒退。对此,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说,这是一种误解。两条法律规定的是两种不同行为情况下的处罚措施,条文之间的规定并无冲突。这次新增加的规定,有特定的几种行为引入了治安拘留,这是立法机关针对环境管理违法比较突出的情况提出的新的制裁手段,范围是特定的,在法律上有严格的区别。根据《刑法》和"两高"司法解释,有一个入案的标准,也就是门槛。"两高"司法解释的规定是,物质是特定的,可能是放射性物质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是该法颁布实施25年以来的首次大修。此次《环境保护法》呈现诸多亮点,其中关于加强环境执法、严格法律责任和鼓励公众参与的内容,因为其加强了环境法规则的实在性,发挥了环境法作用的实效性,尤其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15,(5):10
随着新环保法的施行和《解释》、《通知》的发布实施,"哪些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问题已尘埃落定,有人开始担心可能会出现因滥诉而浪费司法资源的问题。但事实上,因为环境公益诉讼难度极大,没有相当实力的社会组织要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很难,甚至不可能进入诉讼程序。因此,现在担心的问题不应是滥诉,而是谁会提起、谁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拓宽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渠道,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为正确受理和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使《民事诉讼法》、《侵  相似文献   

14.
杨朝霞 《环境经济》2013,(10):10-13
2012年8月底,《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在酝酿了一年半后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初次审议程序,又是近一年,草案于2013年6月底进行了二审。无论整体还是细节,二审稿与一审后向社会公开的征求意见稿和现行的环保法相比,变化都非常大。简单来看,本次修改共涉及45处,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政府责任、公益诉讼和规划环评等方面。为此,本刊邀约专家学者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完善草案建言献策,从而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所提交的议案涉及环保、生态、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议案53件,主要集中在环保热点和难点问题上。代表们认为,2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保法》是基于当时的立法背景,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形势,建议加快《环保法》的修改进程。有105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议案》,建议加快《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进程,注重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做好衔接。代表们还针对可再生能源、大气污染防治及生态补偿等领域存在的法律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严格问责,是大势所趋。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环保问责只会加强,不会削弱。这是环境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一,对问责的重要性必须有充分认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我们的环保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是值得党和人民信任的。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公众日益增强的环境诉求,环保工作者勇敢担起历史责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践行着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在环保队伍中,涌现出孟祥民等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环保队伍独特气质的英模人物。但也无须讳言,面对社会上种种不正之风的现实诱惑,环保干部并不具备天然免疫  相似文献   

17.
2015新年伊始,关于环境保护的第一热词,当属新环保法。2014是新环保法的宣传年,2015则是新环保法的实施元年。宣传的关键词是史上最严,实施的目标是史上执行最严。(一)如果说,长达三年的修法过程,充分考验了环保部门的话语权,那么,实施新环保法,就是对环保部门执行力的一次大考。能不能严格实施新环保法,考验环保部门对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气、水等环境因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缺乏传统法意义上的直接受害人,而且相应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因此,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屡屡被挡在司法救济大门之外。根据新环保法有关规定,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最高法1月6日发布的《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同题的解释》(《解释》),对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哪些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属于"社会组织",这些组织  相似文献   

19.
李军 《环境经济》2014,(9):14-16
正新环境: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您12年来多次领衔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并几乎参与了新环保法修订的全过程。新环保法第39条关于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的条文,在法案临通过前才确定加入。听说您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您为什么要力推这一制度入法呢?吕忠梅: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高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污染为代价,而除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更大、更惨重的代价是人群健康受到的损害。目前,我国每15秒钟确诊一例癌症患者。虽然癌症的发病机理很复杂,但环境污染是公认的一条重要原因。雾霾天、酱油水、重金属土壤等因素,都会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物进入人体,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污染物从排放到进入人体,最后造成健康危害,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  相似文献   

20.
王益 《江南论坛》2000,(2):19-2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10条明确提出,必须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来说,学习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内容是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着力创造好四个方面的环境。 (一)创造宽松规范的政策环境。所谓宽松规范,就是能放的放,能活的活,能扶的扶,能到位的到位,最大限度地给企业以政策上的支持。一是注重政策的创造性。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敢于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制订一系列更加灵活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努力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