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和国际通行做法相比,仍然属于过渡期目标。对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而言,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不断完善。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需要确定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按照财政体制运行的逻辑关系分步实施,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均衡地方政府问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支出需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晔  许培佳 《企业导报》2010,(10):41-42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财政的运行状况关系到地方政府职的方方面面,而且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整个地方财政体系尚处于不尽完善的状况,地方财政问题是当前应当加强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拟从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为切入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过滤周期变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测度地方财政的稳固状况,同时根据中国实际分权状况,估计地方政府收支分权水平,并从收支分权与体制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稳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2年,地方政府总体财政稳固性在下降,财政收支分权水平显著下降,且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显著提高。其中,2002年的所得税改革对促进省级财政稳固具有正效应。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省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占比,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调整支出结构,转移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并逐步减少中央转移支付,合理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稳固。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通过对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政收入的重新界定,解决了分级包干财政时期出现的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分税制体制不完善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而产生的土地财政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分税制改革并没有完成。因此,分税制还需要进行完善以适应当前我国国情,较好的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的问题,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扭转了以往财政紧张、受制于地方的困顿局面,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分配格局中,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就凸显出来,因此分税制还有改革完善的空间,一是通过完善中央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二是地方政府合法合理地"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财政分权角度分析了地方债从形成到治理的全过程,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人均GDP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正向影响.基于此,从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建设、培育地方税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财政体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央颁布了新的财政体制,并从1994年开始实施。由于财政审计的对象是一级政府财务收支,财政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财务收支的变化,这必然对财政审计工作产生影响。 新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的。它的主要内容: 1、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如何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面临着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即强化财政国库的地位以及拓展财政国库的职能作用、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完善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同时,这三方面也构成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本旨在深入探讨这三个基本问题,为我国财政国库改革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土地财政弊端暴露的越来越多,土地财政转型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土地财政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后,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权,减少事权,改变官员考核制度,完善土地所有权与征收制度,征收房产税等措施研究我国土地财政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从"分灶吃饭"开始起步,历经财政包干体制和分税制,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但由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存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并不规范,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应在巩固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制度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的制度缺陷,从五个方面实现体制创新:一是明确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二是明确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三是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四是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五是构建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县级政府是职责主体。在中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与政府治理架构下,保障房供给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难以提升地方官员的晋升竞争力,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房供给的财政激励与晋升激励。因此,增加保障房供给,需要改革目前政府治理架构、完善财政分权体制,以及加大法律约束与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12.
省以下地方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那么包括中央在内的整个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最终也难以合理化。从当前的现状出发,进一步解决好省以下的地方财政体制,规范地方各级财政之间分配关系,已成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分税制改革实施后,在中央与省一级分配关系的规范化、合理比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分税制没有完全解决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的分配规范化问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财政只是和中央财政“分了税”,大多地方省以下各级财政并没有真正“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土地财政弊端暴露的越来越多,土地财政转型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土地财政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后,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权,减少事权,改变官员考核制度,完善土地所有权与征收制度,征收房产税等措施研究我国土地财政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地方财政支出竞争影响地方经济。本文基于趋利避害的动机,提出了规范和改进地方财政支出竞争问题的对策:明确政府职能,使政府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得以界定;改革财政体制,使基层地方政府财力更加均等;加强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推进民主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6.
廖伟 《财会通讯》2009,(7):86-89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许红洲 《现代企业》2008,(11):37-37
本刊讯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日介绍,近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就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问题,听取地方政府和价格、财政、交通部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面对财事权的变化,面对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不足的问题,旨在扩大地方财政的税源,通过比较增值税、营业税和契税的绝对值和占比的变化,研究分税制改革引起的地方政府税收偏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建设公共财政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处理好经济社会转轨、政府职能转变而来的财政职能转变和财政转型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说明公共财政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权责划分问题目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个行政管理问题.也是一个财政体制问题.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划分.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提供的较大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正是从财政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