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的损害对象有时是具体的个体,更多的时候损害对象是群体性的,即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对国家和公众的环境权益损害,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作为公众或国家环境权益的代表人,承担国家或公众环境权益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常态性水污染呼唤"现代环境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机制,就是要深化环境保护改革,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完善环境权益,突破环境保护的“公地悲剧”,一方面应强调提高政府的管制作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明晰环境产权,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产权制度,通过完善产权制度,调节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同时应扩大社会环境权益,形成“社会制衡型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环境公益保护制度的现状环境权益历来是各国环境保护制度的核心。环境权益具有公益权益和个体权益的双重属性,就其保护制度各国采用了不同的体例。个体权益的保护一般均纳入私权的保护范畴,各国无大差异。但是对环境公益的保护则不一致,一部分国家采取单轨式的公权保护方法,环境公益的保护是国家的责任,仅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机关作为主体对损害环境公益的行为追究责任,其他社会个体成员不作为环境公益的保护主体。其他大多数国家如美、法、日等,在对环境公益的保护问题上采取双轨式的保护制度,除明确国家为环境公益的保护主体外,…  相似文献   

4.
农民环境权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正义问题。依照环境正义理论要求,环境权主体享有同等环境权利、承担同等环境义务,且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相应,否则就会形成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角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民承担着与其享受权利不对等的环境义务,是"环境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制约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构建环境法制,以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权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保障公民环境权益、控制环境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权的法律保护机制上,行政法保护与传统的民、刑法保护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且根据我国既有的环境法制建设,结合我国行政法制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出行政法对于环境权的保护具有现实上的可行性.但我国对于环境权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对公民环境权进行行政法保护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陈军 《环境经济》2005,(9):57-58
不久前在京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获得了一笔129万元的中央财政资助。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资助民间环境维权组织,也是中央财政预算编制首次出现维护环境权益这一科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房地产过度开发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屡屡可见。公民环境权是公民固有的基本权利,为了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需在法律上建立和健全公民环境权保护体系。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应从宪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具体法律角度出发,切实保护公民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8.
董琴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06-107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核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权作为与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应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所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我国现有环境权实现模式理论的不足,国家或政府环境管理职责的加强、环境诉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缺失环境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各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兴起,农业生态旅游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农民环境权受到严重侵害。文章从保护农民环境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生态旅游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农民的环境权,两者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要想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05,(10):9-14
中纪委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首次把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作为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来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环保总局检查指导工作时明确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主动地配合环保等部门搞好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昨天,振华同志代表总局党组对今后一时期的环境执法工作做了重要讲话,纪戎同志对2005年环境监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就如何加强环境行政监察,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方面的工作讲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时期环境保护战略.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加,企业解散工作也日渐增多。由于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解散的法律法规不够具体,不配套,实施中遇到不少困难,因此,对这类法律法规应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1.合同终止、企业解散是否需审批机关批准,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简称《合资法》)第十三条规定:合营企业如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规定的义务,不可抗力等。  相似文献   

13.
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确定是环境损害赔偿的关键性环节。传统环境损害赔偿范围限定于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从而难以对于潜在的环境损害及生态环境自身的损害实行有效补救,也难以实现保护公民环境权益及公共环境利益的目标。公共信托理论、环境权理论与损害赔偿社会化理论为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在传统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基础上,将生态环境等自身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并通过相关制度构建来保障环境损害赔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环境经济》2006,(B03):23-24
2005年6月至9月,环保总局、监察部、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全军环办六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保护海洋环境,整治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主题的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将本次专项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05,(3):16-18
2005年环保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努力完成“十五”环保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十一五”环保工作打好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法领域,对环境权的解读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或较为公认的理论和观点.本文主要针对徐祥民教授的环境权概念及其“对公民环境概论”的疑问进行了分析,并引发了关于环境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举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完善新时期我国环境部门信访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产权、环境权与环境产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姚从容 《经济师》2004,(2):20-21
环境是人类生存必须依赖的基本空间 ,保护生存环境 ,就是对人类个体生命的一种最基本的尊重。产权理论的产生源于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研究 ,而环境问题正是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体现 ,因此 ,环境问题与产权问题密切相关。环境权与环境产权是两个貌似神离却又密切相关的概念。具体而言 ,环境权是每个人都享有清洁、舒适、不受污染侵害环境的基本权利 ;而环境产权是一组能够界定一个人 (或组织 )在环境资源的所有、使用及收益等方面受益或受损的权利束。  相似文献   

20.
周明亮 《新经济》2013,(17):72-7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权是人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阐述了国际刑法与人权、环境权保护间的关系,提出利用国际刑法打击国际环境犯罪,保护环境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