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10):58-6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时代,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产城融合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思维,突显了聚集区域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优势。本文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究新时代产业园区的科学发展路径。以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为例,剖析当前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困境,从而对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伪海 《价值工程》2023,(35):38-40
本文系统比较了传统工业园区与现代创新综合园区在发展模式、产业特点、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变化,提出了未来产业园在平面布局与空间设计、功能复合与产业融合、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设计策略。这些策略的有机结合将为未来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开发区多以"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及形态组织。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产业化等融合发展背景下,研究以乐清市产业园区为例,通过GIS空间网络和UCINET社会关系网络的技术手段,研究区域内产业园区的集聚形态→园区间联系→园区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城融合)。结论如下:①乐清市开发区内各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集聚形态以串珠型、组团型、条带型、V字形等空间形态为主。②各产业集聚区两两联系强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链条上的联系弥补了时空距离联系的相对松散性。时空联系中联系紧密程度决定于道路等级而不是道路密度。③从产—城融合阶段来看,6大集聚区处于不同的产—城融合阶段和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理念下中原经济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城融合是中原经济区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此过程中小城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对实现产城融合至关重要。为此,小城镇发展中要做到产业规划与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产业集聚与人口集中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内生发展动力培育相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国内外产城融合的相关文献,运用耦合系统模型,对南昌经开区、南昌小蓝开发区和南昌高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发展度进行测定,以南昌高新区2006-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为样本,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拟建的龚杏产业城经济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发现,高新技术型园区产城融合的关联度和发展度优于综合型园区。因此,拟建的龚杏产业城将以高新技术型园区为发展方向,在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产城融合的新型园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产》2022,(8):49-5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产业园区也面临着保障民生、城镇化、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形势。然而,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园区服务配套市场已经不再能满足其需求,产业客户除了最基本的载体和物业服务需求,更急迫需求是经营诉求、管理效率诉求和低成本的融资诉求等更为贴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特色园区成为了如今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一个环节。而产业运营不仅仅是在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之时的重要能力,也是在未来行业竞争中能够胜出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7):86-87
产城融合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思路,本文从产、城、人三个方面构建产城融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指标体系的公共因子,运用熵值法确定因子权重,测度一线城市的产城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15):10-12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资源。为扭转西部产业园区在开发中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生态城镇化不协调的局面,改变产城不融合、产业不衔接、用地不集约的现状,必须通过基于产城融合、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实现园区、行政区和城郊农村在结构调整和集约用地两方面的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9.
产城融合是为了迎合中国现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变革思路,它旨在强调城市的能级提升离不开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产业高效、可持续性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战略性部署和规划,给产业进行赋能.只有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真正实现四川自贸区有活力、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梅志敏 《价值工程》2021,40(33):74-76
为了高效高质量地推动四化同步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产城融合理念,成为新时期促进城市发展和战略产业布局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并备受关注.而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的智慧城市概念,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城市配套等各方面紧密关联,对于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产业发展日益成熟,产业融合成为消费市场和提升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江苏旅游产业进行了剖析,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增强文化旅游的开发意识和科技旅游的创新意识;探寻商业化与文化发展的平衡点,强化产业意识,制定产业规划;深入开发传统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市场的宣传营销;加强交通,食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基地建设,加大对外交流等,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段国俊 《物流科技》2022,(12):74-7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港口作为对外交往的窗口,不再局限于货物的仓储、运输等基础性功能,而是将人才、技术、产业等多方面进行积聚,向城市、国家乃至世界提供综合性服务,形成一种城市与港口交互融合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协调南通城市与港口之间的关系,保障二者能够可持续发展,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选取南通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相对集中指数(RCI值)作定量分析法,发现南通的港口产业较为滞后,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港区之间产业同质等困境,导致港区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港城之间关系逐渐异化,因此为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可以从升级拓展产业、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突破。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7,(1):181-186
产业与城市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驱动力,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两者的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是产城融合的核心。产业、城市、人三者融为一体,可以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产城互动的作用机理,并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从科学规划、设施配套、交通组织以及生态统筹方面提出了实现产城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新区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新的形势和政策引导下,引领我国新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研究我国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产城融合的模式完善科学规划、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改善民生等全面推进柳东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产才融合发展,“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我们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聚焦重点产业发展主战略,依托产业园区主阵地,打造产业人才供给主引擎,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以产才联动为重点,充分整合资源,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在成为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集聚高地之前,产业园区最初的任务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区,及至今日依然是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更伴随着其不断成长集聚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国家在政策面一直赋予其更加主动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和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工业园区经过近40年发展,由最初满足单一生产需求的工业园区,发展到现在已初步具备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复合功能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体现了产业与城镇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要求。工业园区大多经历了先产业化、后城镇化的发展轨迹。当前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建立综合性工业园区的重要指标。促进产城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促使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升级同步发展。而政府和企业因其自身的有限理性,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动态的演化博弈过程。通过研究政府和企业的策略选择,找出ESS稳定策略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了规划产业新城和多规合一、政企协同共建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进城镇化多维度协调发展、优化绿色生态环境的约束机制等促进产城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园区的概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产业。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首先在英国兴起,并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的支柱,是拉动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城融合。在中国城市新区建设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能有机融合的现象非常突出,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社会服务的基础薄弱和城市主体功能不强、职住分离严重、进入行业难以达到预期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也积累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成功模式,比如工业园区转型模式、卧城转型模式、平地造城模式等。其他地区的城市新区建设可以借鉴这些模式,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正确的社会化规划,实现新区各部分的有机成长,构建体系化的新区服务网络来促进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