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动力源,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梳理国内有关协同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协同创新理念的形成和协同创新困境的表现形式,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力量,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落地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面向地方高校,从培育交叉学科、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平台、建章建制做好保障服务和加大协同创新师资队伍培训等四个方面对协同创新长效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对策,对地方高校深入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柳  王元明 《科技和产业》2019,19(10):17-25
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框架,结合京津冀2002-2016年相关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产学研创新子系统有序化程度最高,内部协同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河北有序化程度最低。②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较高均达到良好协同水平。③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两两子系统协同中科研机构—高校子系统协同合作水平均高于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需进一步加强。④京津冀区域整体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建议,为构建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内涵为切入点,对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期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类院校从创办到发展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办学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为了使其发展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政府公共职能应该对此加以约束,给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保证其产学研规划在合作方面能够具备高度的融合性,实现利益的共享,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关系,进而使得其教育发展得以推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碎片化的公共科技服务导致科技资源的分散和闲置,制约着创新要素的对接和创新链条的运行,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就必须依赖公共科技服务的协同供给。协作性公共服务将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整合到连续的统一体当中,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联动性结构和竞争性网络。协作性公共科技服务将有效供给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完整的公共科技服务链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相似文献   

7.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最有效途径,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实施,更加肯定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地位,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高校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广东高校近5年产学研现状梳理,对广东高校投入产出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针对目前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协同创新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在对河北省产学研合作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四大因素:平台支撑、协同机制、协同能力、合作关系,并探索出不同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创新的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锋  戚湧  梁祎  朱长林 《科技和产业》2013,13(7):133-135
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落实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高校提升学科和科技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引导,从高校角度出发,针对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开展研究,介绍了建设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在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朝明  邱君 《科技和产业》2015,(11):111-115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由产学研协同创新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合作问题日益尖锐复杂,因此寻求适合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对于促进其协同创新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对企业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总结了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不同合作模式对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合作模式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发展趋势,接着分析了目前产学研系统创新中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模式,最后针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交易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11年我国教育部以协同创新为主旨的"2011计划"启动以来,协同创新已成为我国合作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章主要从协同创新的内涵、动力因素、协同行为主要构成要素、模式、绩效、不足和展望等方面,分析相关研究的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只有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才能真正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优势,使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得到健康发展。但目前,由于高校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在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目前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合理、不均衡、利用率低等问题。鉴于此,文章将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期望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与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城市群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第四个增长极。本文从顶层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载体、产业链创新链、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系统梳理成渝协同创新的先进特色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并从规划制定、路线图研究、平台建设、基金设立、机制探索等方面,为京津冀进一步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中国实现自主创新、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演化的动因研究就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两个较为典型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演化的根本动因,最终抽象出了创新控制力这一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目前,政府在支持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资助协同创新中干预过多,忽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有待健全;政府对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资助力度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可以从转变政府角色、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这三方面调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15个因素,并通过解释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深度剖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王自恒  张恒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16-2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创新高地,成都市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组成的成都市都市圈具备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力。因此,选取成都市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成都市区域的协同创新能力,揭示成都市区域创新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成都市及其他区域的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全国231家产学研协同创新主要参与主体的问卷调查,针对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特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Ordered Logit预测模型估计了六个影响因素对现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因素"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多赢的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融资渠道完善"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显著影响;因素"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对"创新主体发展需求问题"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