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及其破解入手,认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困境的有效出路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在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对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职业教育对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刘根荣 《当代财经》2006,(11):10-15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时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刚 《经济视角》2006,(12):76-78
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农业资源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偏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吉林省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实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又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城乡二元发展结构条件下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求破解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一、城乡二元结构转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转移制度约束,而是不变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配置特征,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认为:(1)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参与率在全国6大区域中长期处于最低水平,与其国有和集体部门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有关;(2)与发达国家比较,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3)劳动力资源逆人口城市化向农村转移配置,与城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不景气、私营经济不够发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成长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向农村非农部门转移配置有关,就业形式的灵活与多样化为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其配置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宁  丁四保  谢景武 《经济地理》2003,23(2):233-23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就全国而言,城市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是我国经济结构转换、升级的一般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区域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老工业基地除面临制造业升级排斥就业之外,其他产业发育也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势下,老工业基地城市如何发挥农村劳动力接收器的作用?文章就此问题以长春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不能由人们主观任意选择,它受制于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十大因素:(一) 社会经济制度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进行的,它不能不受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这一点在以往乃至当前的研究中,很少或完全未提到。人们偏重于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看作是纯经济发展的自发过程,其实不然。以早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例,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曾出现过有名的“圈地运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在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点少,就业弹性小,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另一方面,既要承担深化改革、下岗分流而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又要面对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大量结构性失业。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以白银市为例,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志有  郭雪莲 《经济师》2007,(5):186-18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主题,介绍了西方主要经济理论观点和国内研究现状,并用文献统计法,对国内2000年以来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十大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11.
许勤 《经济师》2008,(7):259-260
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转移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转移能力”从转移源头、转移空间、转移渠道三方面进行解读,为增强劳动力“转移能力”,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制度变革,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12.
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大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的约束 ,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充分 ,制约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 ,应综合运用城市化战略、工业化战略、产业化战略、组织化战略和知识化战略来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全方位、多产业、宽领域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宏观影响因素探析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地的减少,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劳动力转移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为长期性、艰巨性和政治性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导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呈现“既过剩,又不足”、短缺与剩余并存的格局。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作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利于缓解“刘易斯转折”到来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并结合推拉理论,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表明城镇的拉力,特别是城镇工业技术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而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logit模型和基于微观经济变量的描述性分析都很好地验证了该结论。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深远的意义;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伯宏 《江南论坛》2004,(12):27-29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为准确了解宜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推进情况,找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症结所在,研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前阶段我们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题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资源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但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三大主要资源(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利用都受到制约,尚不能实现优化配置,直接阻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城乡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既定条件下,中国现在进行的结构调整导致的主要不是周期性或摩擦性失业,而是结构性失业,即现有城乡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0.
樊学栋 《当代经济》2006,(12):23-2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