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俊美 《特区经济》2023,(12):109-112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内容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社区服务资源不足、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社会信任水平不高、政府向基层社会赋权不足、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要通过建立公民社会场域、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区共同体、培育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能力、发展网格化治理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等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标导向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可细化为新型社区居民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的实现与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息息相关。然而当前我国新型社区社会资本呈现缺失状态。其具体体现为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信任度不高、新型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网络有待拓展。新型社区社会资本缺失原因分析为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有三:一是提升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信任度;二是完善新型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三是拓展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各民族群众“五个认同”,凝聚社区力量,促进民族团结。由于志愿服务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的志愿者文化结构偏低、人员构成单一等原因,造成力度不强、广度有限、深度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困境,最大限度发挥志愿服务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力量,需要通过建立有效宣传机制,进一步激发融媒体的治理效能,同时加强党员管理,组建专业队伍等措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挖掘志愿服务内在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民族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意愿及人类深层意识心理的文化"人造物",是来自于文化的、社会历史的、心理认知的、意识形态的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将民族看作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其独特思想和逻辑方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代中国具有很大影响,对加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共同体作为一种理想的善治目标,在增强居民内在联系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但当代中国社区共同体建设存在困境,突出体现在社区治理结构不平衡,社区事务的处理缺乏公共性,社区协商治理水平低下等方面。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能够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提升社区治理的公共性,落实社区的协商民主,有利于社区共同体困境的消解。从实现路径看,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可以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前者包括主体、制度、资源、技术嵌入,后者包括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嵌入。社会组织嵌入社区共同体建设要从结构嵌入开始入手,逐渐推进关系嵌入,进而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与相互促进,达到社区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欧叶荣 《改革与开放》2023,(23):31-38+60
高质量发展是准确把握新环境和新阶段的科学定位与前进方向,对社会治理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文章从主体间性、动能结构和互动格局三个维度出发,描绘高质量社会治理的现实图景。高质量社会治理呈现“社会治理共同体为主体关系,善治为目标诉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归宿”的多元共生的主体间性,以党建引领构筑的技术赋能、资源赋能、角色赋能为创新驱动,形成参与有序、协作有力、合作有效的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7.
毛佩瑾  陈婧 《开放导报》2024,(1):93-103
科技社团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发展之需,有利于完善社会组织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视角,基于科技社团治理能力的“制度—结构—关系”三维分析框架,可以较为深刻地总结揭示美英日三个国际典型科技社团的治理经验。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仍存在制度规范性欠佳、内部治理机制运转受阻、自主性和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应科学借鉴国际科技社团的先进治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科技社团内外部制度环境,提升社团治理结构现代化水平,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共享发展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回应了共同体的发展困境。文章建议,在共享发展理念下,通过经济发展层面、政治文化层面和社会治理层面,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关键工作内容,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传统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当中,主要存在功能缺位的问题,比如,公共精神塑造主体缺位和理性沟通的缺失等,这都阻碍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目标的实现。为此,应该在共同体视域下,对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城市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满足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工作特点。文章将对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内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要求政府、企业、非营利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治理主体通力合作,相互影响,协同促进,共担风险,从而更好地治理公共危机。结合实际分析发现在这个体系中仍存在观念落后、结构畸形和机制欠缺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构建新型协同治理理念,需要注重构建合理的协同治理结构,并且构建完善的协同治理机制。从而使协同治理体系步步完善,发挥更加优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治理”概念的本质涵义看,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之间具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近年来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治理“失灵困境”现象的存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内社会资本的缺失与分布不均。在研究社区治理问题时,有必要从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入手,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对其的研究在推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管理方面有积极的意义。社区治理模式的选取对社区的发展影响重大,本文以社区治理模式为切入点,从法学视角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良性互动的"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是适应我国民情的社区发展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效果,关系到能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藏治理的好坏关系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社会治理对于西藏的整体治理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保障治边稳藏的关键因素和基本途径。因此,明确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科学总结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途径和体制机制,为下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这对于西藏实现各个领域治理的现代化和有机协同运行,确保经济社会快速、有效、稳固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元竹 《开放导报》2012,(1):97-100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存在着十大问题。文章分析了造成这十大问题的原因,认为社会管理问题绝不仅仅是社会领域的事情,它涉及战略布局、战略思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等因素,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应当综合研究和分析当前社会管理问题背后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正不断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结合Y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发现其遵循着价值、制度与技术的三维逻辑,映射出技术治理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在技术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社会本位丢失、运行制度缺位以及衍生风险增加等困境。因此,纾解技术治理面临的难题必须从认知、应用与保障层面加以引导与规范,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技术治理健康、平稳、有序地发展,从而实现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发育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但其行政性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社区管理尤为重要,"治理"的兴起契合了社区成员对公共事务管理效能的诉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对治理有着现实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当然,当前社会治理问题能否彻底得以解决关键在于生态伦理秩序是正常有序,这势必会加强将伦理秩序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与践行。因此,研究社会治理问题的深层意义,弄清其背后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助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杨春方 《改革》2012,(5):120-125
从国家、社会与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演进的独特视角,将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依次划分为市场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三种模式,并对每一种治理模式的时间、成因、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目标、推动力量等进行比较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国家、社会和企业三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其边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治理是未来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发展方向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治理模式将实现从“管理”走向“治理”的革命性变革。“治理”在本质上是公共权力向社会回归的过程,是多元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管理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因此,要完成这个革命性的变革,必须重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余晓花  李翔 《科技和产业》2022,22(7):349-353
女性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核心议题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瓶颈所在。通过对浙江省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337份调研数据发现:当前女性居民的社区治理认知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因素与女性居民参与治理意愿呈负相关关系;政治面貌、家属参与程度、邻居关系融洽、惠民政策落实程度等因素与女性居民参与治理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此,应充分发挥党员和社区干部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女性居民社区治理认知、构建社区和谐环境、增强社区认同感、贯彻村务公开制度等途径提升女性居民参与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