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制度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在其价值观、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等"硬核"方面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从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具体分析方法方面看,新制度经济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相通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硬核"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与研究成果并进行科学综合,构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是制度演化分析的两种范式,本文对分别对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在制度演化方面的现有研究做出概要性的述评的基础上,对两者做了详细的比较,在制度研究方面,尽管两种范式从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制度演化,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两者在内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4.
建立现代市场秩序的理论分析:从竞争范式转向制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秩序指的是市场运行中必须遵循的一切规则和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告诉市场主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乃至会受到何种惩罚,从而保障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的顺利实现和市场机制的良性发挥。①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健康的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这个观点出发,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秩序就是要保护市场的竞争性,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防止市场失灵。但是信息经济学指出,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竞争也是不完全的,单纯依靠竞争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效率问题。因此,要完善市场秩序,发挥市场的作用,必须引入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中的制度陷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无效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制度陷阱,从而使许多转型国家陷入一种持续的秩序分裂与经济衰退状态。能否成功跨越制度陷阱将直接影响到转型国家能否建立起一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陷阱的形成与转型国家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社会利益结构、转型战略选择以及政府行为具有密切关联。经验表明,转型国家需要在一个有能力的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审慎的转型战略选择来循序渐进地推动制度改革,从而成功跨越制度陷阱,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传统计划体制背景下启动的,也是在一定的改革意识引领下发生的,但在传统政治经济学框架内形成的改革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转型还没有完成。为了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如何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怎样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体现现代精神,都需要在范式转型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制度经济学派就是在批判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度经济学按其类型一般分为以凡勃仑、康芒斯为代表的早期制度经济学,以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为代表的后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制度观和三种研究思路与方法,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往往热衷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与介绍,而对于另外两大制度学派的研究却甚为冷清。只知晓其中一种而忽视其他,很难说就掌握了制度理论的精髓。只有了解制度学派的全貌,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鉴别,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制度经济学学说,才有可能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与判断。  相似文献   

9.
张建伟 《财经研究》2005,31(8):100-110
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在当代的思想流变及其理论困境作了阐述,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向是,从主流范式的注重对法律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分析走向比较制度分析,而且在研究对象方面应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治理制度和合作秩序,只有如此,法律经济学才能从主流范式的封闭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走出来;最后,文章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的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的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命题.  相似文献   

10.
杨来科 《经济经纬》2000,36(1):31-35
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潮流.但是,由于各国本身的社会历史及经济法律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在转轨道路及转轨模式上有所不同.中国的经济改革,遵循的是一种特殊的思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中国取得了特殊的经济成就,也遇到了特殊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苹 《财经科学》1998,(3):20-23
  相似文献   

12.
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是经济发展理论两大分析范式之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视制度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马克思经济学正确阐释了经济发展中制度结构与制度变革问题,确立了科学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利用制度分析工具,提出了结构刚性和制度刚性;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将制度分析与阶级分析结合起来;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将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分析框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继承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基本硬核,吸收其他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积极成果,努力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制度移植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制度设计.而制度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将移植来的正式制度形式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相融合.如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只关注目标制度的形式,而不关心其内涵,必然会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形成冲突,导致移植失灵,陷入制度陷阱.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制度创新模式的实证分析得到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范式转型即由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或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背景下,提出经济范式转型能力和制度为主要决定因素的模型,对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长期趋势进行了分析。由于美国正引领全球进行着这次经济范式的转型,并在制度创新方面及在国际机制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得出美国将会长期保持其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是要让市场价格机制完全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实质上是促使中国加快改革,并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变革。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突破口或正确途径是:先成功地实施并不断完善《物权法》以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从而实现经济的完全市场化,然后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途径既是中国下一步制度变革的最佳选择,同时又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格鲁奇的新制度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制度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新二元经济论、经济制度改革理论、比较经济制度理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变迁是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作作用的过程。理论界对制度供给不足讨论得比较多,但往往忽视了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在一些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制度供给过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或者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制度供给过剩也管制需求密切相关。研究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界定范式和战略管理范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型的外因分别从顾客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三方面来进行剖析;对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内因从远景因素、资源因素、组织因素、战略实施和反馈因素以及企业经营绩效因素五方面来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四种模式,并探讨了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要求来构建其"最适合"的战略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方法论和制度变迁动力与方式异同的角度,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得出以下结论:可以坚持经济人基本假设,将经济理性看作是个人学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考察,将文化、伦理、社会性等作为结构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引入到对经济人的分析中;诺斯和马克思理论中的制度变迁动力说,都表达了对学习和知识存量的重视;两种制度变迁动力说,各有其适应的层次和范围;自然禀赋等非制度因素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李永升 《当代经济》2009,(15):166-168
以经济学家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试图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制度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将其与之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着重论述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