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逆势扩张的理由 非常时刻,苏宁电器逆势扩张。其背景和动因何在? 第一,从苏宁已经建成的网络看,大多集中在一二级市场,少数在三级市场,未来苏宁一定会继续选择网络下沉,更多在三四级城市开店。中央政府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可以看成是拉动农村消费的前奏,而不是短时间内的权宜之计。这就意味着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执行,除了城市,未来家电市场最大的消费增长点将在农村,而农村市场本身就是空白点,也具备更为长远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苏宁、国美“出手”说起 2000年4月,江苏苏宁电器集团与南京熊猫集团,在南京联合成立了南京熊猫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这是苏宁集团从零售业向制造业扩张的一次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家电行业的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的首次尝试。还是这家苏宁,继去年与熊猫集团合作涉足制造业领域后,前不久又注巨资与美国飞歌等携手进入空调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自从借壳吉林纸业上市之后,苏宁环球就不断吸收大股东苏宁环球集团旗下的房地产资产。资料披露,目前公司拥有土地已达到1000公顷,俨然成为A股市场不折不扣的大地主。从表面看,苏宁环球拥有较大规模的低成本土地,而且质量不错,同时背靠财大气粗的大股东,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市场黑马。但集中的土地与过于依赖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很可能限制了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并且难以规避行业调整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2007,(23):94-95
温和内敛,锋芒不外露,这是张近东留给外界的印象。当大中、永乐、国美、五星、百思买都在轰轰烈烈地搞并购,惟独作为行业"老二"的苏宁电器(002024.SZ),却悄无声息。张近东似乎并不着急。"苏宁会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计划,大可不必因为对手而改变自己。"要知道,苏宁一向没有搞并购的习惯,一直坚持自我扩张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截至2007年第  相似文献   

5.
CE:弘毅为什么要投资苏宁?赵令欢:零售这个行业我们一直非常关注,以前也投过一些项目,我们会提前做整个行业未来5年甚至20年的研究。苏宁是电器类零售的老大,这个行业在过去10年内取代了传统业态,一直在变化,张近东的团队有过应变的成功经验。现在电子商务起来了,天猫和京东培养的消费人群往往还是小白领为主,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像我这样的人以后也会在网上买东西,而且有可  相似文献   

6.
李文友 《英才》2014,(8):36-37
产业低迷力拓却逆势扩张,其中逻辑究竟是什么?未来谁将成为过剩产能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物流业发展的渐趋成熟,和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物流人才形成大量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就有供给.为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向社会输送物流人才.那么,为了使供需平衡,如何使所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如何使人才的知识结构符合行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是各高校培养物流人才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快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应用型的物流人才.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深入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对口型、实用性的现代物流企业的人才. 本文主要讲述苏宁电器的配送发展现状,以及目前苏宁的电器配送特点,存在的优势以及对苏宁发展的分析,通过本篇文章,可以探求苏宁在配送上的发展及优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以及解决苏宁在配送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2011,(7)
6月19日,苏宁电器发布2011-2020十年发展战略。苏宁计划到2020年,将门店从现在的1500家扩张到3500家,销售规模6800亿元。其中在2014年~2015年,依托香港市场进军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从2016年开始,通过行业并购、行业合作、行业战略联盟等作为主要手段进军欧美市场。2020年最终实现海外市场15%的总营业收入占比。  相似文献   

9.
张海报 《会计之友》2013,(14):55-58
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基石,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保障。文章以我国零售业企业中最优秀的公司之一苏宁电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对我国零售业的广泛考察和思考,深入分析了苏宁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苏宁成功的七个核心竞争力要素。在苏宁2012上半年年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对苏宁未来10年发展面临的核心竞争力挑战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苏宁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大苏宁战略     
在去年苏宁电器新十年战略发布会上,其董事长张近东就明确表示:“过去20年,苏宁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未来苏宁的目标是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这是一个新的目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21,(3):1-1
张近东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转让上市公司苏宁易购23%的股权,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成为一家无实控人的公司。这意味着张近东对他一手创办的苏宁的控制权将大大减弱。对创始人而言,失去控制权显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对于苏宁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纵然创始人有万般不舍的情结,企业也应该有独立于创始人之外的生命。张近东放弃部分控制权,才有可能给苏宁的未来带来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速度演绎传奇--苏宁电器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0年一家临街空调专营店,到2006年初全国300 多家连锁店,苏宁电器不断演绎着快速连锁扩张的传奇历程。那么,苏宁电器是如何应对“加速度”式的人员需求的呢?请与我们一起领略业界闻名的“苏宁速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被羁押,让老对手苏宁电器意外受益。但是面对日渐低迷的消费市场,以及集中度不高的行业格局,苏宁过去依恃的战略未来是否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14.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22):72-75
张近东试图改变过去的扩张战略,甚至改变“疯狂了的行业规则”。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清晨的大雾渐渐散去,从位于南京新街口的苏宁电器(002024.SZ)旗舰店看过去,马路对面沃尔玛购物广场门已经聚集了三三两两的人群,沃尔玛背后是一年前在这里“扎下人马”的永乐电器(0503.HK),五星电器与永乐正好“背靠背”,向右看,几十米开外,  相似文献   

15.
焦晶 《中外管理》2013,(1):57-59
一向言出必行的张近东,究竟藏着怎样的情怀,其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到底是什么?"前段时间不少媒体见我第一句话是:张总,你还好吧?"张近东眉宇间充满诙谐。2012年的电商大战让苏宁易购名声大噪,苏宁"沃尔玛+亚马逊"的超电器化也引来诸多争议,这一切将苏宁推向前台,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一度,舆论一边倒,苏宁股价下跌,张近东对此尽管不惧直面,但也颇为无奈,他想不通。"作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苏宁转型,无论如何都是有益探索吧?即便失败,也帮助其他企业积累教训吧?"张近东对《中外管理》说。  相似文献   

16.
<正>"互联网+"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面临互联网化变革。物管行业,是观望还是迎接?苏宁银河物业给出答案,用智慧拥抱互联未来,用服务塑造全新格局。在中国物业三十余载创新进取的道路上,苏宁银河物业以后来居上的崛起速度证明,发展的根本之道是质变——以品质服务筑幸福,亦是智变——以智慧社区谋创变!从2000年起步发展,苏宁银河物业已经成长为全国连锁综合型物业服务企业,集运营设计顾问、地产销  相似文献   

17.
零售行业的富人是近两年财富增速最快的人群,张近东是一个典型样板:个人财富陡增,从上市之初12亿元暴涨到如今的22亿元,加上其他资产,其身价超过25亿元。其实,在各种富豪榜的光环笼罩下,张近东很不愿意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财富。他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表示要“踏踏实实做企业”。在张近东眼里,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苏宁的企业价值受到投资者认可,才是最让人高兴的。1990年12月,27岁的张近东在远离闹市、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一个小店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15年下来,苏宁电器从当初的10个人壮大到7万人,从一个店面扩张到全国300家店面…  相似文献   

18.
一、苏宁电器的并购行为背景 作为中国零售业巨头和家电巨头的苏宁电器,抓住我国市场先机积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扩张.同时也勇敢迈出向海外扩张的脚步.先后传出并购大中电器、日本LAOX电器和母婴电商红孩子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马姗姗 《物流时代》2014,(12):44-45
双11不再是马云一个人的节日,从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零售的电商们纷纷使出杀手锏,试图在这一狂欢中赚个盆满钵满。在各商家使出浑身解数的同时,业界也不时杀出黑马。而今年表现尤为抢眼的似乎当属苏宁。  相似文献   

20.
黄光裕栽了,苏宁的机会来了! 一是国美管理层疲于应付“黄光裕被拘”事件,难于集中精力应对年关之战;二是老板出事,国美品牌受损,微妙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取舍;三是近两三年,苏宁的运营效率和偿债能力都略高国美一筹,现金流充足,必将更受供应商的优先支持;四是前期国美在行业高峰期扩张过于激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