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地制度改革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剖析征地制度改革研究静态分析的缺陷,厘清征地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和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动力和演绎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益—成本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征地制度改革要得以推进,改革所产生的收益—成本要具体化为参与方利益集团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较。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三方各自追求效用收益极大、成本极小的互为因果的博弈行动驱动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演进,演进方向应是创建Pareto改进的非零和博弈的规则。而参与改革三方的多阶段重复博弈决定了征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土地借贷市场中,农村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的土地借贷行为事实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农村土地银行与借地者之间借贷行为博弈模型,从而从理论上揭示他们之间在土地借贷过程中的这一博弈关系,对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在不存在制约条件下或存在制约条件下的行为、有限次与无限次重复博弈行为、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行为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博弈分析.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对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借贷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企业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理财环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通常是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进行的,带有博弈的性质.本文通过建立税收筹划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和企业、外部环境以及税务机关在博弈中对自己策略行为的选择,揭示税收筹划在什么条件是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5.
运用2×2"鹰鸽"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生产决策的博弈过程。源于林业经济利益的驱动,群体中的林农会通过学习、模仿逐渐改变行为策略,林农进行林业生产和非林生产的动态均衡比例取决于2种行为的收益比例。建议政府要保障林农能够及时获取采伐指标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加快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让林农形成稳定的经济收益预期,以实现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监管博弈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点医疗机构的规范行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取决于政府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及其均衡.在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博弈中,医疗机构是否采取违规行为与政府的检查成本、检查频率、惩罚力度、监管效率等因素有关.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在定点医疗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培育农民群体的监管意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土地银行或土地合作社在全国一些地区试点运行,而其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必备基础。通过对农户存地过程中土地银行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分析,寻求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途径,为土地银行设计存地制度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重复博弈、动态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方法。只要农户由存地而获得的期望收益(利息)大于不存地时的期望收益(机会成本),并且预期农业项目能获得投资回报率的概率较高,那么农户是愿意与土地银行合作——将土地存入土地银行。在当前起步阶段,应积极发挥政府在构建土地银行中的主导作用,只要存地利率、期限、方式等相关制度设计合理,农户将有足够的积极性将土地存入土地银行,从而可保障土地银行有充足的可贷土地以及规模经营的稳定、持续的收益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土地督察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非农化中中央政府、土地督察部门、地方政府和公民间博弈关系,探讨实施土地督察制度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应当采取适宜强度的土地督察制度,给予土地督察部门足够的激励和合理而明确的耕地保护目标,使公民成为耕地保护博弈中的重要一方。研究结论:中央政府采取土地督察制度,地方政府违规是两者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生态公益林改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生态公益林的定义及分类出发,总结当前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目的,以博弈论理论为基础,假设效用函数形式,模拟支付矩阵,构建博弈模型,并且求解模型的最优解,得到博弈的最优策略。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机理,分析了国有国营体制与国有民营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博弈均衡。发现:在国有国营体制条件下,所有劳动者均不努力工作是一个稳定的均衡,而在国有民营体制条件下,所有劳动者均努力工作是一个稳定的均衡。从博弈论的角度说明了我国国有林区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认为国有林区的国有民营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进一步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提供分析现实中征地活动的一个视角,并为实现征地社会最优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在征地博弈中,地方政府的强势、农民的弱势及农民维权成本的高昂是使得征地博弈均衡结果偏离社会最优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为优化现实中的征地活动,需要通过调整征地博弈的收益矩阵、降低农民维权成本等措施来从地方政府和农民两个角度增加对征地活动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分权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户生计等方面,中国集体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文采用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的观念改变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采取功能、权力、自适应学习和同构等形式,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复演化博弈,中央政府为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介入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呈现的间歇性均衡和多重均衡是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持续演化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一主题,结合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主要争论,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意在表达对这一问题及进一步改革方式的认识。本文认为,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是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难题之一,但并非核心问题,真正的核心问题是权势集团与民争利,因而决定了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只能在继续维持权势集团利益的前提下以改良的方式渐进。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合的系统工程。在简要地分析了梅县南口镇林地权属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南口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原有的自留山面积小,难以明确划界;责任山没有真正地落实合同管理等。随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要加强宣传,实现全民参与;三要做好林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四要因地制宜,合理操作;五要完善相关材料,巩固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三个层面就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展开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维权意识弱、政府监管失灵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食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2021,(9):53-63
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差异巨大,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差异明显。为全面考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分化规律和系统总结评价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本文从政策环境视角构建了"人地关系—产业发展"分析框架,尝试厘清人地关系、产业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互动机理。根据人地关系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提出功能统筹型、集约优先型、以地兴业型、资产激活型四种改革模式。利用2015年中央授权的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改革政策和实践效果进行验证分析,探究人地关系和产业发展程度对宅基地居住功能保障和财产功能显化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地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建议,强调宅基地制度改革应重视改革前的政策环境,坚持差异化的改革导向,因地制宜制定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