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园幽径"现象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认知心理现象。本文援用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认为造成"花园幽径"现象首先是语言使用者在加工花园幽径句过程中受到关联期望值的诱导,严格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付出最小认知努力进行推理的结果,与此同时,这类句子本身提供的认知语境的"误导"作用亦是造成这一现象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汉语歇后语是汉语文化中独有的语言现象,本文结合关联理论的知识,对汉语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关联对语言交际的实际作用,主要从解歧、修辞效果、语言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在交际会话中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正确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4.
语言可以分为显性语言和隐含性语言。隐含性语言的语效是在交际的关联推理理解中获得的。从关联、合作原则出发,隐含性语言具有语义栖居、可推导性、关联性、规约性和信息的相关性等特性;隐含性语言的取效条件有语境、文化条件和心理条件;隐含范式有幽默语、礼貌语、间接语言行为。关联理论和合作原则由于理论抽象的不足对隐含性语言的交际取效尚缺乏足够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对“should+have+过去分词”的语用功能分析,进一步证明:关联理论能够解释具有简单特征的语块所蕴含的复杂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Sperber和Wilson在其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在翻译、语用等领域中得到频繁应用。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不同类型的广告个例进行语言分析,以期能总结出广告语言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完成交际功能、实现劝说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关联对语言交际的实际作用,主要从解歧、修辞效果、语言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在交际会话中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正确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交际中。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使听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拟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并结合真实的商务合同为语料。探讨合同拟定方如何合理使用模糊语言来明示交际意图,实现最佳关联,使贸易双方之间达成互明,最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怎样利用关联理论通过语境推理更好地理解话语。一方面,关联理论既能解释明示话语,又能解释暗含话语,有利与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但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受话人的接受心理,忽视了话语对受话人的心理关联,有其局限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被国外译学工作者用于对翻译活动的解释与指导,90年代后期关联翻译理论开始在中国得到关注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对关联翻译概念解析、理论建构、应用实践以及局限性的研究发展情况,同时提出了对国内关联翻译研究现状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话语交际因缺乏表情、身体语言等辅助表达,与面对面的实时话语交际有很大区别。元信息在这两 种话语交际中有不同的应用,但无论是当面交流还是在线交流都必须遵循关联原则,都必须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话语意义有两类:句子意义和说话人意义,其中说话人意义是语用学关注的对象。该文介绍分析了几种主要的语用理论如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斯波伯一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必须放在具体语境中才能了解说话的确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悖论分为两个层次:逻辑不一致和信号选择偏误。盈余信息满足以下条件时具有相关性:(1)合理地诠释了经济利润;(2)符合各契约主体的信息要求。盈余信息满足条件(1)时,具有基础相关性;盈余信息满足条件(2)时,具有博弈相关性;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盈余信息具备完备的相关性。提出了博弈相关性的两种形式:显式相关性和隐式相关性。引入显式相关性和隐式相关性后,解决了相关性的逻辑不一致,完善了盈余信息相关性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对应用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应用翻译中,如果把关联理论中的"关联性"的概念明晰化,使其明确地蕴涵译文与交际目的(翻译目的)的关联性,关联理论翻译观就更能解释应用翻译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但话语的关联性无法量化,这种隐喻阐释仍存在不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作为解释人类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幽默言语的研究。幽默言语的认知过程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即从启动最大关联语境的第一阶段进入到寻找最佳关联语境的第二阶段。而幽默言语的幽默效应正是来自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意义的反差。  相似文献   

17.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语内或语际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关联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的最佳关联原则,解决了翻译的不可译性问题,启发译者在翻译交际的过程中必须扩大与原文作者及译文读者在认知语境上的交集,准确传递原文作者意图,实现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最大趋同。  相似文献   

18.
翻译教学理论将翻译过程划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引导学生超出单维的语言层次,找出最佳关联,以取得准确的原文语境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准确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黑色幽默小说是后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在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的基础上的关联理论,其本质是交际的,对于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黑色幽默小说的翻译应根据其语言特点,运用"关联域"概念,保留原作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20.
在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中,功能、前景化和相关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而功能是核心。文体中往往以取得合适性为评估标准。运用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结合各种不同文体进行分析,可看出不同的文体在形式上不同的表现,都是为了在反映情境的所有意义方向取得最佳效果。而情境的既有意义都通过文体功能、前景化以及互动的相关性层面化表现出来,从而最终达到文体的合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